问小白 wenxiaobai
资讯
历史
科技
环境与自然
成长
游戏
财经
文学与艺术
美食
健康
家居
文化
情感
汽车
三农
军事
旅行
运动
教育
生活
星座命理

《竹林七贤》热播,揭秘阮籍的魏晋风度

创作时间:
作者:
@小白创作中心

《竹林七贤》热播,揭秘阮籍的魏晋风度

引用
搜狐
13
来源
1.
https://www.sohu.com/a/853436773_163278
2.
https://www.163.com/dy/article/JFS099U40521BRHI.html
3.
https://www.163.com/dy/article/IVVC0E2A0521D7D4.html
4.
https://new.qq.com/rain/a/20241106A09H9J00
5.
https://m.douban.com/book/subject/36673044
6.
https://www.sohu.com/a/824793995_120852719
7.
https://new.qq.com/rain/a/20240302A02CRL00
8.
http://www.guoxuelu.com/ju/41546.html
9.
https://ndltd.ncl.edu.tw/cgi-bin/gs32/gsweb.cgi/login?o=dnclcdr&s=id=%22112NHU00076006%22.&searchmode=basic
10.
http://www.360doc.com/content/24/0228/12/72766453_1115437673.shtml
11.
http://www.360doc.com/content/24/0824/08/26561818_1132161182.shtml
12.
http://www.nopss.gov.cn/GB/219470/15789170.html
13.
https://www.cngwzj.com/pygushi/WeiJin/67251/

最近,电视剧《竹林七贤》的热播引发了观众对魏晋时期历史人物的浓厚兴趣。其中,阮籍以其独特的个性和才华成为焦点人物。作为竹林七贤之一,阮籍不仅是一位杰出的诗人和音乐家,更以他的济世之志和不屈的精神,展现了典型的魏晋风度。

01

乱世中的文人

阮籍出生于建安十五年(公元210年),正值东汉末年,天下大乱,群雄割据。他早年丧父,家境贫寒,但凭借自己的才华和学识,逐渐在文坛崭露头角。阮籍的青年时期正值曹魏政权相对稳定,他也曾与曹魏王室有着密切的关系。然而,随着司马氏势力的崛起,政治环境日益险恶,阮籍的生活和思想也发生了重大转变。

在这样的背景下,阮籍与嵇康等人组成了竹林七贤,他们经常在嵇康山阳居宅附近的大竹林里聚会交谈,饮酒作乐,试图在乱世中寻找一片精神的净土。竹林七贤以阮籍、嵇康为中心,还包括山涛、向秀、阮咸、刘伶、王戎。他们都没有参与当时政坛上的争斗,被认为是清高之士。

02

《咏怀八十二首》:内心的独白

阮籍最著名的文学成就是他的《咏怀八十二首》。这是一组五言诗,创作于不同时间,内容涉及广泛,包括对时局的忧虑、对个人命运的感慨以及对理想世界的向往。这些诗歌的特点是用隐晦的比喻和象征性的语言,表达作者内心的复杂情感。

其中最著名的是第一首:“夜中不能寐,起坐弹鸣琴。薄帷鉴明月,清风吹我襟。孤鸿号外野,翔鸟鸣北林。徘徊将何见?忧思独伤心。”这首诗通过描绘深夜弹琴、明月清风等意象,展现了诗人内心的孤独和忧愁。整组诗作反复零乱,兴寄无端,和愉哀怨,俶诡不羁,读者莫求归趣。遭阮公之时,自应有阮公之诗也。

03

友谊与选择

在竹林七贤中,阮籍与嵇康的友谊最为人称道。他们都是玄学的倡导者,主张“越名教而任自然”,追求精神上的自由和解脱。阮籍比嵇康年长,两人之间形成了深厚的友谊。这种友谊不仅体现在文学上的共鸣,更在于生活中的相互理解和支持。

面对司马氏的专权,阮籍和嵇康都选择了隐居不仕,拒绝与司马氏合作,体现了他们高洁的人格和独立的文学追求。然而,在司马昭的强权面前,阮籍不得不妥协,这种妥协中的挣扎在他的一生中留下了深刻的烙印。起初,阮籍对司马氏的征辟采取逃避态度,放浪形骸,嗜酒成癖,以此表达对现实的不满和对虚伪礼法的蔑视。然而,随着司马昭势力的日益强大,阮籍不得不面对现实,逐渐放弃了不合作的态度。

与阮籍不同,嵇康在面对政治高压时选择了坚守自己的选择,将“不合作”的精神进行到底。在嵇康的心理发展中,其实也能看到他对于时局的犹豫,尤其是周遭好友的选择和劝说下,嵇康其实并没有那么坚定。但是与曹魏的亲戚关系,以及时局的发展,逐渐将嵇康推向了司马氏的反面。他越来越感受到身不由己,索性坚持自己与司马氏展开了对抗的态度。他情绪激烈,词锋犀利,对司马氏及其追随者毫不客气,比如对钟会的讥讽,这种刚直的性格使他成为后人钦佩的典范,当然也让司马氏的追随者恨他恨得牙根痒痒。

嵇康的坚守体现在他的多篇散文中,如《太师箴》《管蔡论》等,这些文章观点鲜明,长于辩难,风格清俊豪壮,展现了他强烈的思辨性和批判性。然而,嵇康的坚守也给他带来了杀身之祸。当好友吕安被诬陷时,嵇康愤而出庭作证,结果激怒了司马昭。在钟会的挑拨下,司马昭决定杀掉嵇康。嵇康在刑场抚奏一曲《广陵散》后引颈就戮,成为后世传颂的文人风骨的楷模。

尽管嵇康与阮籍在文学追求和生活态度上有着诸多相似之处,但他们的结局却截然不同。嵇康因坚决拒绝与司马氏合作,并写下了《与山巨源绝交书》等文章表达自己的政治立场和文学追求,最终遭到了司马昭的杀害。而阮籍则采取了更为隐晦的方式表达自己的不满和反抗,通过饮酒、佯狂等方式来逃避现实和政治斗争的漩涡。阮籍在精神上承受了巨大的压力,他被迫接受官职,甚至在司马昭的淫威下上《劝进表》,这种矛盾和精神压力对他的残害,在他上完《劝进表》后的离世中得到了某种程度的证明。他虽然算是善终,但相比嵇康却充满了痛苦和内耗,他们俩所代表的也正是那个时代中天下士人最为无奈的两种选择。

04

魏晋风度的典范

阮籍的行为和思想体现了典型的魏晋风度。他反对当时的“名教”,即维护皇权统治的等级名分,主张“任自然”,即任凭自然本性,抒发自己内在的情感,而不受虚伪礼教的束缚。这种思想在当时具有重要的意义,因为它反映了知识分子对政治腐败和社会虚伪的反抗。

阮籍的一些行为在当时看来可能有些怪诞,如他有时候闭门读书,整月不肯外出一步;有时候去登山临水,又终日忘归。他还独自驾着牛车,让牛随便往哪里拉,直到荒野无人之处才大哭着回来。这些行为看似放荡不羁,实则是他对现实的无奈和对精神自由的追求。

阮籍的魏晋风度还体现在他对亲情的珍视上。据《世说新语·任诞》记载,阮籍的母亲去世,他完全不顾世俗的常规礼仪,蒸了一只很肥的小猪,又喝了两斗酒。然后临诀,举声痛号大哭,因吐血,废顿良久(身体很长时间恢复不过来)。按照所谓的“名教”,临父母丧事,子女是不能吃肉喝酒的,而阮籍全然不顾。照阮籍看,临丧不吃肉喝酒只是表面形式,与自己内心的这种椎心泣血真情的悲恸毫不相干。阮籍在母亲丧事上的举动表现了他对母亲真正的孝心和深深的感情, 所以孙盛《魏氏春秋》说:“籍性至孝,居丧虽不率常礼,而毁几灭性。”(阮籍的性情是非常孝顺的,虽然丧母没有遵守常礼,实际上悲痛得伤了身体。)有一次阮籍的嫂嫂即将回家,阮籍就去与她告别,遭到别人讥笑,因为这样做是违背礼的,按《礼记·曲礼》说,“嫂叔不通问”,于是阮籍干脆公开宣称:“礼岂为我辈设邪!”阮籍敢于去与嫂告别,表现了可贵的亲情和对女性的尊重,同时也表现了他对虚伪礼教的蔑视。这正是“七贤”坦荡的“任自然性情”的精神。

通过《竹林七贤》这部剧,我们得以更加深入地了解阮籍以及他所代表的魏晋名士风采。阮籍的一生充满了矛盾和挣扎,他既渴望实现自己的理想,又不得不面对现实的残酷。他的文学作品和行为选择,为我们展现了那个时代知识分子的复杂内心世界,也为我们理解魏晋风度提供了生动的例证。

© 2023 北京元石科技有限公司 ◎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42949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