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军工新突破:无人机坦克协同战,坦克不再孤军奋战!
中国军工新突破:无人机坦克协同战,坦克不再孤军奋战!
在俄乌冲突期间,自杀式无人机对坦克和装甲车辆构成了前所未有的挑战,这一威胁迫使各国陆军亟需找到应对之策。这种自杀式无人机究竟具备哪些优势,以至于连被誉为陆战之皇的坦克也难以有效应对?
首先,与常规反坦克导弹或火箭弹依赖的火箭发动机相比,巡飞弹采用电力驱动的螺旋桨,其在运行过程中产生的噪音、粉尘和烟雾微乎其微。这使得该武器的起飞和接近目标时更加难以被察觉。
其次,只要无人机的剩余电量能够维持其飞行,并且仍在遥控器的控制范围内,飞手就可以操控无人机绕过障碍,接近目标。通过利用敌军的弱点或视野盲区,无人机能够实施攻击,这使得自杀式无人机具备了较强的弱点攻击能力。
俄乌冲突中,双方在前线广泛使用的是由民用无人机改造或采用成熟民用穿越机零配件制成的一次性无人机。这类自杀式无人机生产成本极低,其成本与廉价火箭弹相当。
最终,经过自杀式无人机在战场上的实际检验,美国等国家成功研发了专业的自杀无人机(巡飞弹)。这些无人机具备更远的射程、更强的破坏力,并且具有出色的抗电磁干扰能力。
目前,大部分商用无人机在正常运行时,均需保证卫星定位系统、机载操控系统与遥控器、图传以及机载摄像头之间的通信畅通。
由于GPS、格洛纳斯、伽利略和中国北斗四大卫星定位系统的民用定位频段均为1575MHz,干扰这一频段将导致绝大多数商用无人机因机载安全协议的限制而无法启动。
无人机依赖的卫星定位信号从太空发射,在经历长距离传输和大气层干扰后,信号强度已接近自然环境中的背景噪声水平。稍加频带干扰,无人机便无法接收到任何卫星定位信号。
一台功率为2瓦的发射机,能够在以自身为中心、半径100米的区域内干扰无人机的GPS系统。若使用更高功率的干扰线路或设备,其干扰效果将更加明显。
干扰卫星定位系统可能导致部分飞手失去对无人机的操控,同时有可能使他们失去对目标方位的感知。然而,对于经验丰富的飞手来说,即使无人机失去卫星信号,也并非完全无法控制。只要机载接收机和图像传输设备仍能正常工作,他们依然能够执行攻击任务。
由于跳频和扩频通讯技术在民用无人机领域的广泛应用,针对无人机与遥控器通讯频段的专用干扰设备因技术复杂性,难以实现小型化并融入装甲战斗车辆的电子战系统中。
若要实现对民用无人机通讯频带的全面封堵与干扰,必须确保装甲部队配备专业的电子干扰车辆,这样才能有效保证干扰任务的顺利实施。
如果仅针对商用无人机常用的通讯频段进行监测,研发出在飞手使用遥控器开机后能发出警报,并对信号进行针对性干扰的设备,实际上并不复杂。这种设备能够增加无人机飞手的操作难度。
在2023年的俄罗斯防务展上,曾对外公开展示了最新研发的防波堤坦克车载电子战干扰系统,该系统具备部署在坦克上的能力。
根据俄罗斯媒体报道,T-80TVM坦克配备的电子战系统可覆盖900MHz至3GHz的频段,有效干扰一公里范围内无人机控制站的信号。
基于现有的遥控器开机预警体系,我们同样可以研发并生产一种能够大致判断无人机遥控器开机方向的无线电接收预警设备。
坦克装甲车辆装备该设备后,能够利用自身的定位系统确定实际坐标,并结合警告机接收到的遥控器方向信息,对操控天线进行三角测量定位。
在确认被动接收的信息并非误报后,装甲车辆集群可以对已定位坐标实施火力覆盖,或通过呼叫后方远程火力对指定坐标进行炮火打击。这种快速火力攻击虽不能直接击毙无人机操作人员,但足以摧毁其使用的遥控通讯设备,从而对无人机的袭击行动造成阻碍。
硬杀伤是应对自杀性无人机的一种有效手段,包括如GL-6、铁拳、KAPS、AKKOR、阿富汗石等现代车载主动防御系统。此外,莱茵金属公司推出的ADS近程防御拦截系统也具备拦截自杀性无人机的能力。
对于依赖多普勒雷达和光电探测系统来探测目标的防御系统,自杀式无人机接近时的信号特征与火箭弹的几乎相同。
如果该型主动防御系统已具备拦截攻顶式反坦克导弹的能力,那么它对于拦截自杀性攻击无人机的成功率也将相应提高。
2024年10月8日,美国国防新闻(Defense News)报道了一则消息,指出以色列军火公司拉斐尔先进防御系统研发的战利品系统在最新软件升级后,新增了对攻顶式反坦克导弹和俯冲式自杀式无人机进行攻击的能力。
中国不仅采用了主动防御系统,还特别研发了针对低速目标的有源相控阵雷达和高射速小口径炮。这些装备包括先进的625E型伴随防空系统、FK-2000弹炮合一武器系统,以及红旗17AE无人机火力支援车。
红旗17AE不仅配备了先进的电子对抗系统,而且增加了42枚微型防空导弹、24枚防空巡飞弹及6枚小型拦截弹。这样的配置旨在确保即便电子干扰战术失效,也能依靠硬杀伤手段,有效应对多频次、多角度、多批次的自杀性无人机攻击。
此外,中国成功研发了激光拦截技术,其中包括在珠海航展上亮相的光箭-11A/E和光箭21A/B车载激光反无人机系统。前者具备干扰或烧灼敌方光学传感器的功能,而后者则能够直接摧毁无人机。
面对威胁的持续升级,可选择配备便携式的天盾A型激光防御系统和车载的光箭24型小型激光拦截系统以增强防护能力。
装甲战斗车辆的攻击与防御,始终处于螺旋上升的发展态势。
低成本自杀性无人机在俄乌冲突中广泛使用,但这并不意味着它们不可被防御。预计全球各国将研发并推出更为高效的反无人机系统,用以保障坦克和装甲车辆的安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