合同风险清单:避免无效合同坑
合同风险清单:避免无效合同坑
某建筑企业因一份无效合同,损失了数百万元的工程款。这个案例揭示了企业在合同管理中可能面临的重大风险。在商业活动中,合同是企业的重要法律文件,一旦合同被认定为无效,不仅会导致企业利益受损,还可能引发一系列连锁反应。因此,了解无效合同的类型及其风险防范措施,对于企业来说至关重要。
无效合同的主要类型
根据《民法典》及相关法律规定,以下几种情况会导致合同无效:
违反法律、行政法规的强制性规定:例如,《民法典》第三百九十九条明确规定,土地所有权、宅基地使用权等特定财产不得用于抵押。
违背公序良俗:如买卖人体器官的行为被明确禁止,并认定为无效。
恶意串通损害他人利益:若合同双方通过合谋损害第三方权益,该合同无效。例如,甲乙虚构股权转让合同以逃避债务,此类行为不受法律保护。
虚假意思表示:如果合同是基于虚假的意思表示订立(如阴阳合同),则被视为无效。
无民事行为能力人实施的合同:不满8周岁未成年人或完全无法辨认自身行为的成年人签订的合同无效。
未经许可擅自转租:承租人在未征得出租人同意的情况下将房屋转租给第三人,相关租赁合同无效。
如何避免无效合同
合同签订前的风险防范
在合同签订前,企业需要进行全面的资信调查:
核实合作方信息:明确合同相对方的姓名或名称、住所地、联系电话等基本信息。要求对方提供身份证复印件或营业执照复印件,并加盖公章。对于特殊交易,还需提供从事特定法律行为的特殊资质证明。
审查主体资格:通过国家企业信用信息公示系统确认对方的企业营业执照是否在有效期、企业是否存续等基本情况。同时,要审查合同涉及事项是否超越了交易主体的经营范围。
资质审查:通过国家企业信用信息公示系统查询企业的基本信息、行政许可、行政处罚、列入经营异常名录和严重违法失信企业名单(黑名单)等相关信息。对自然人也要注意审查对方的民事行为能力,是否年满18岁。
合同签订时的关键条款审查
明确合同成立的最底线条件:根据最高人民法院关于适用《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典》合同编通则若干问题的解释第三条,合同必须具备“名称或姓名、标的、数量”三个基本要素。
抵押需要登记:如果需要对方提供抵押担保的,建议在签署抵押合同时立即与对方到有关登记机关办理登记手续。对于不动产抵押,仅有抵押合同而没有办理登记手续,抵押权不生效;对于动产抵押,未经登记不得对抗善意第三人。
风险归属要明确约定:例如,在买卖合同中,标的物毁损、灭失风险的承担,如果合同双方没有约定,依照民法典,这个风险从交付时转移,就是交付前由出卖人承担,交付之后由买受人承担。
合同履行过程中的风险控制
及时跟进合同履行情况:对口头沟通进行书面通知和确认,并保留好寄送原件的快递凭证和快件跟踪记录。
积极行使合同权利:在合同履行过程中,企业应积极行使合同中约定的权利,如提前终止合同的权利、求偿权、代位权和解除权等,以维护自身合法权益。
加强合同档案管理:确保合同原件的归档保存和管理。在签订合同时约定合同相对方的送达地址,以便在发生纠纷时法院能够顺利送达法律文书。
案例分析:多份无效合同中的风险防范
在实际经营中,企业可能会遇到多份合同均无效的情况。此时,法院会结合当事人的身份、签订合同目的、履行各合同权利义务等情况综合分析认定实际履行的合同。
例如,在刘庚国与哈尔滨市阿城建筑安装总公司建设工程施工合同纠纷案中,双方就同一工程签订了多份合同。法院在审理时,不仅审查了合同的效力,还结合实际履行情况,最终认定阿城公司应支付刘庚国工程款7,570,548.30元及利息。
这个案例揭示了企业在合同管理中的几个重要教训:
避免签订多份内容不同的合同:这可能导致合同效力的不确定性,增加纠纷风险。
重视合同履行证据的保存:在多份合同均无效的情况下,实际履行情况成为法院判断的关键依据。
及时主张权利:在合同履行过程中,一旦发现对方违约,应及时采取措施,避免损失扩大。
结语
合同风险管理是企业内部控制的重要组成部分。通过建立完善的合同管理制度,企业可以有效避免无效合同带来的风险。这不仅需要企业高层的重视,更需要全体员工在日常工作中严格执行合同管理规范。只有这样,企业才能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立于不败之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