揭秘2025春晚:从五次彩排到惊艳亮相,演员们背后的汗水与创新
揭秘2025春晚:从五次彩排到惊艳亮相,演员们背后的汗水与创新
2025年春节联欢晚会(春晚)经过五次紧张彩排,终于在1月28日晚8点与观众见面。这场万众期待的晚会背后,是无数演员和工作人员的辛勤付出。从武术演员的汗水,到听障演员的坚持,再到基层林草工作者的朴实奉献,每一个精彩瞬间都凝聚着他们的心血。
武术演员:用汗水书写“笔走龙蛇”
在春晚的舞台上,武术节目《笔走龙蛇》成为一大亮点。这个由塔沟武校76名学员演绎的节目,将书法与武术完美融合,展现出独特的艺术魅力。然而,这背后是演员们日复一日的艰苦训练。
来自四川绵阳的17岁功夫小子郑钦,主要负责演练太极。他坦言:“我们平时主要练的是少林拳,太极拳练得相对较少。动作编排好后,我在训练中动作有点僵硬,始终打不出太极的那种韵味。”为了克服这一难题,学校特意派来太极专业队的全国冠军进行指导。郑钦和同学们每天吃完饭就跑到训练房里对着镜子加练,终于在三个星期后解决了身法和动作上的难题。
浙江金华的雷华东则负责空中威亚表演。他回忆道:“第一天练威亚的时候心里很忐忑,幸亏那天主要练滑行动作,没有上高度。结果第二天直接升到八米左右,内心的恐惧感一下子就出来了,好在我心理强大,很快就适应了。”
听障演员:为无障碍转播倾尽全力
2025年春晚首次推出无障碍转播,为全国超4500万视听障碍人士及数千万高龄老人提供服务。这一创新背后,是一群听障演员的辛勤付出。
来自中国残疾人艺术团的13位听障演员承担了手语转播任务。由于很多歌曲都是全新创作,网上没有曲谱,这对听障演员来说是个巨大挑战。郭家聚是团里最早开始创作手语歌的演员,他的听力损失达120分贝以上,即使把播放器的音量放到最大,也只能勉强听到一些节拍。他非常依赖歌曲简谱,只有将歌词与节奏型一一对应,才能将手语动作完美地卡进节拍。
在没有曲谱的情况下,郭家聚用了整整一天时间才编好一句词。为了帮助他,导演组成员赵智晖用手机录下自己演唱的口型,郭家聚根据演唱视频,马上用自己独特的记录方式将所有曲谱转写,歌词和节奏型一一对应,两个唱词占了一拍就在这两个字下面画一条线。郭家聚拿着自己的谱子和赵智晖核对细节时,用手语讲到激动处甚至从喉咙发出了声音,赵智晖第一次感觉两人之间有了信任。“一开始接到这个任务,他可能还不明白‘无障碍转播’究竟要做一个什么样的事情,因为以前从来没有过这种转播的形式。当我把口型视频给他,他给我看自己设计的谱子和动作时,我知道他懂了听障演员们才是转播舞台的主角,这种信任很难得但很重要。”
林草工作者:用朴实展现生态之美
在2025年春晚的舞台上,40位来自基层一线的林草工作者共同演唱《我的家》,成为一道独特的风景线。他们来自18个省份的9个单位,包括5个国家公园的生态守护者。
东北虎豹国家公园珲春市管护中心巡护队长李冬伟自豪地说:“2024年,我们珲春市林业局片区监测到一只雌性东北虎繁殖幼崽,我们又多了一个虎家族。”三江源国家公园的生态管护员闹布多杰则分享了珍贵的雪豹捕食画面。大熊猫国家公园的付明霞表示:“能来参加春晚,是生命里最特别的事。每天的排练,虽然紧张而辛苦,但能展现我们的风采。我感到很自豪。”
创新与突破:春晚的不懈追求
2025年春晚不仅在节目内容上不断创新,更在传播方式上实现突破。首次推出的无障碍转播,借助AR技术和AI技术,让听障人士“看见”声音,让视障人士“听”懂画面。这一创新不仅体现了春晚的人文关怀,更展现了科技与艺术的完美融合。
从开场小品《借伞》中对多个剧种的巧妙串联,到歌舞节目中对传统文化的创新演绎,2025年春晚在传承中不断突破,为观众带来了一场视听盛宴。这场晚会的成功,离不开每一位演员和工作人员的辛勤付出。他们用汗水和智慧,为我们呈现了一场无与伦比的“文化年夜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