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徽疾控发布校园流感防控攻略:从健康监测到疫苗接种全方位指导
安徽疾控发布校园流感防控攻略:从健康监测到疫苗接种全方位指导
近期,安徽疾控发布了校园流感防控攻略,强调了儿童是流感防控的重点人群以及学校和托幼机构容易发生流感疫情。为了有效预防和控制流感传播,提高师生健康意识和自我防护能力,建议学校采取多种措施,如开展健康监测、加强健康教育、做好清洁消毒等。此外,接种流感疫苗也是预防流感的有效手段之一。让我们一起学习这份攻略,为创建一个安全健康的校园环境而共同努力!
校园流感防控措施
学校作为人群密集场所,是流感传播的高风险区域。因此,采取科学有效的防控措施至关重要。
健康监测与报告制度
学校应严格执行晨午检制度,对出现发热、咳嗽等呼吸道症状的学生及时进行隔离和就医。同时,建立健全缺勤缺课登记和疫情报告制度,一旦发现流感样病例聚集性疫情,应及时向当地疾控部门报告。
个人卫生习惯培养
教育学生养成良好的个人卫生习惯,包括勤洗手、正确咳嗽和打喷嚏的方式(使用纸巾或肘部遮挡口鼻),避免用手触摸眼睛、鼻或口部。学校应提供充足的洗手设施和消毒用品,定期开展卫生知识宣传教育。
环境卫生与消毒
保持教室、宿舍等公共场所的清洁卫生,定期开窗通风,确保室内空气流通。对门把手、桌面、楼梯扶手等高频接触表面进行日常清洁和消毒。在流感高发季节,可适当增加消毒频次。
健康生活方式倡导
鼓励学生保持规律作息、合理膳食、适量运动等健康生活方式,增强机体免疫力和抵抗力。学校可通过体育课、健康教育课等形式,普及相关知识,培养学生的健康意识。
疫苗接种推广
学校应积极宣传流感疫苗接种的重要性和安全性,组织学生和教职员工自愿接种。通过家长会、校园广播、宣传栏等多种渠道,消除对接种疫苗的疑虑,提高接种率。
儿童流感防控要点
儿童是流感的高发人群及重症病例的高危人群。据统计,每年流感流行季节,儿童流感罹患率约为20%~30%,某些高流行季节年感染率可高达50%左右。因此,针对儿童的流感防控尤为重要。
症状识别与就医指导
儿童流感的典型症状包括发热、咳嗽、喉咙痛、流鼻涕、肌肉疼痛、头痛和乏力。年龄较小的儿童还可能出现食欲不振、呕吐和腹泻等消化道症状。家长和教师应提高警惕,一旦发现应及时就医。
居家护理与隔离
轻症流感患儿可居家隔离,同时应密切观察病情变化。居家期间,应保证充足的睡眠,避免过度劳累,多喝水,均衡饮食,摄入富含蛋白质、维生素和矿物质的食物。注意个人卫生,勤洗手,房间保持通风,定时清洁地面。家庭成员应尽量保持社交距离、戴口罩。
高危人群关注
对于有神经系统疾病、肺部疾病、心血管疾病、染色体病或基因缺陷病、肿瘤、糖尿病、免疫功能低下等基础疾病的儿童,一旦感染流感,应立即就医并启动抗病毒治疗。
流感疫苗接种建议
接种流感疫苗是预防流感最有效的方法。根据中国疾控中心发布的《中国流感疫苗预防接种技术指南(2023-2024)》,建议所有≥6月龄且无接种禁忌的人都应接种流感疫苗。
重点人群接种
优先推荐以下重点和高风险人群及时接种:
- 医务人员
- 60岁及以上的老年人
- 罹患一种或多种慢性病人群
- 养老机构、长期护理机构、福利院等人群聚集场所脆弱人群及员工
- 孕妇
- 6-59月龄儿童
- 6月龄以下婴儿的家庭成员和看护人员
- 托幼机构、中小学校、监管场所等重点场所人群
接种剂次与时间
对于流感病毒灭活疫苗:
- 6月龄-8岁儿童:如既往未接种过流感疫苗,首次接种时应接种2剂次,间隔≥4周;2022-2023年度或以前接种过1剂次或以上流感疫苗,则接种1剂次
- 9岁及以上儿童和成人:无论是否既往接种过流感疫苗仅需接种1剂次
对于流感病毒减毒活疫苗:无论是否接种过流感疫苗,仅接种1剂次。
建议在疫苗供应到位后尽早接种,尽量在当地流感流行季前完成接种。孕妇在孕期的任一阶段均可接种灭活流感疫苗。
结语
校园流感防控需要学校、家庭和社会的共同努力。通过落实各项防控措施,提高师生的健康意识,及时接种流感疫苗,我们可以有效预防和控制流感的传播,为孩子们创造一个安全健康的校园环境。让我们携手行动起来,共同守护孩子们的健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