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小白 wenxiaobai
资讯
历史
科技
环境与自然
成长
游戏
财经
文学与艺术
美食
健康
家居
文化
情感
汽车
三农
军事
旅行
运动
教育
生活
星座命理

揭秘春晚“牛犇犇”的幕后英雄:宇树科技和孙世前

创作时间:
作者:
@小白创作中心

揭秘春晚“牛犇犇”的幕后英雄:宇树科技和孙世前

引用
中国科技网
8
来源
1.
https://www.stdaily.com/web/gdxw/2025-01/29/content_292170.html
2.
https://baike.baidu.com/item/%E7%89%9B%E7%8A%87%E7%8A%87/53742862
3.
https://new.qq.com/rain/a/20250129A05EP000
4.
https://finance.sina.com.cn/jjxw/2025-02-05/doc-ineikpar5580622.shtml
5.
https://www.ahcaijing.com/index.php?a=show&catid=10&id=227675&m=wap&remains=true&typeid=4
6.
http://news.001ce.com/jujiao/2025/0123/1000225136.html
7.
https://news.sina.cn/sx/2024-06-26/detail-inazzmvr6386120.d.html
8.
https://www.xhby.net/content/s67a2c229e4b079b6f8b5f415.html

2025年央视春晚舞台上,一场由张艺谋导演,杭州宇树科技和新疆艺术学院共同表演的创意融合舞蹈《秧BOT》令人眼前一亮。16个来自杭州宇树科技的人形机器人——宇树H1“福兮”,身着花袄、手持花绢,踏着节奏明快的舞步,与真人舞蹈演员一同上演了“AI机器秧歌”。

这场大型全AI驱动的全自动集群人形机器人表演,展现了科技与传统文化的完美融合。机器人方阵由长方形的紧凑队形快速向整个舞台展开,动作整齐划一,令人直呼“训练有素”。依靠高精度3D激光SLAM自主定位和导航、多智能体协同规划、先进组网方案等技术,宇树H1不仅能够在舞台上确保精准定位和稳定连接,让动作和队形实现“复制、粘贴”的效果,同时强大的集群协同控制系统让它们能及时随舞台变化做出相应调整。

除了脚下队列的整齐划一,“手上功夫”的灵巧多变更是这次机器人演出的一大亮点。扭胯、挑帘、甩手、摆臂、转手绢,形式丰富而活泼灵动的扭秧歌动作被机器人演绎得活灵活现,而这一切少不了一项“秘密武器”——AI驱动全身运动控制技术的帮助。作为能完成原地空翻的全尺寸电驱人形机器人,宇树H1的最大关节扭矩能达到360 N·m,这帮助它完成许多真人表演者都难以实现的高难度动作。同时,宇树H1还配备了360°全景深度感知技术,就像长了许多双眼睛,能将周围环境看得一清二楚,这为其完成如“转手绢”“丢手绢”等“技术活”提供了强大的适应性和稳定性。

作为一场人与机器人同台演绎的艺术呈现,如何将音乐和舞蹈的节奏韵律演出来,是机器人表演的关键。据悉,宇树H1通过先进的AI算法得以“听懂”音乐,不仅能跟上音乐的节奏,还能根据音乐实时调整动作,让跳出来的舞蹈又稳又好看,而非简单的机械舞动。表演行至高潮,只见机器人一齐缓缓“藏手绢”、快速“亮手绢”、摆臂“转手绢”,一套动作行云流水,伴随着背景音乐中的唢呐,将扭秧歌洒脱的韵律和欢快的氛围传达出来。

如此精彩的“人机共舞”,在春晚舞台上并非首次。早在2021年牛年春晚,同样来自杭州宇树科技的机器牛“犇犇”就曾登上舞台,与刘德华等艺人共同表演《牛起来》节目,凭借可爱的外形和灵活的动作引发人们关注。而此次登台的“福兮”机器人,自2023年亮相以来,也有在张艺谋导演的舞台剧《澳门2049》的表演经历。

杭州宇树科技创办于2016年,是人形机器人、四足机器人领域的佼佼者。自2023年推出第一款双足人形机器人以来,宇树科技已经突破机器人在复杂地形下的通过性与稳定性等技术难题。在总台牛年春晚上,宇树科技的机器牛“犇犇”就曾登台亮相,和刘德华隔空互动表演。

工程师张阳光介绍,此次蛇年春晚登台表演的人形机器人拥有19个关节,为了完成转手绢的动作,给每条手臂又额外增加了3个,让机器人拥有极高的灵活度和精准度,像人类一样完成手臂旋转、抛掷回收等动作。机器人如何给舞蹈演员做“搭子”?最燃秧歌舞+最炫机器人,要想让机器人跳得有“味道”,实现舞蹈的律动,节目编排需要将每一处节奏、韵律的变化精准到毫秒级,计算出每个动作的速度与轨迹。

从牛年春晚的四足机器牛到今年的双足人形机器人,第二次上春晚的宇树科技准备了超过130个舞蹈动作,进行了充分的技术测试。团队为春晚特殊制作了一套从视频直接生成动作的程序。舞蹈演员在镜头前的动作,被AI软件精细捕捉,形成指令代码,再由工程师精细调整,导出程序放在机器人上就能直接运动。

除了对舞蹈演员的动作进行学习,团队还特别设计了机器人舞步。以往机器人需要通过踏步调整位置,此次表演的机器人能够将调整动作融入舞蹈,看起来更加自然流畅。秧歌表演中的手绢动作是一大亮点。张阳光表示,为了实现手绢的旋转、抛掷和回收,团队专门为机器人设计了额外的关节,开发了精密的结构和控制算法。

为了能让机器人在舞台上更加生动活泼,工程师们还设计了小细节,给机器人转手绢留下悬念。“我们用黑色袖套把技巧手绢套上,观众看起来只是手帕。舞蹈过程中,机器人通过背后的卡槽掰掉袖套,更换手绢,电机一旋转,手绢就能转起来。”张阳光说。仿真测试为了确保机器人在直播中万无一失,团队在前期进行了大量仿真测试。张阳光介绍,在虚拟的物理仿真平台上,单台机器人的测试次数达上万次。通过测试,团队能够规避潜在风险点,确保在实际表演中机器人的稳定性。

机器人每一个舞蹈动作的背后,凝聚着十几位工程师夜以继日的计算、试验,舞蹈演员和编导的反复打磨、默契配合,这才有了一场别开生面的科技与传统艺术的融合表演。

在节目编排过程中,曾因时长问题需要删减机器人的动作,工程师找到刘惠子极力挽留,“我问为什么不能减掉一些全身动作,工程师说这个动作全世界没有谁能做到,只有中国人可以”。在刘惠子看来,这次节目创作过程更像是一次科研攻关,“通常,机器人完成的大多是等速动作,要实现快起慢放、接近舞蹈节拍,转手绢像人一样离手再落回来,这些对于机器人来说是极大的挑战,离不开工程师的精心设计和反复试验。”

采访中,谈及中国人形机器人领域的发展前景,张阳光表示,中国目前已处于全球第一梯队,无论是机器人动作的复杂度还是整体协调性都展现出领先水平。2023年,工业和信息化部印发的《人形机器人创新发展指导意见》提出,到2025年,我国人形机器人创新体系初步建立。到2027年,人形机器人技术创新能力显著提升,构建具有国际竞争力的产业生态,综合实力达到世界先进水平。

这次“赛博秧歌”惊艳亮相,不仅仅是一次现代科技与传统文化融合的成果展示,更为人形机器人的创新发展注入新动力。

在春晚舞台上,科技与艺术的完美融合不仅体现在机器人的表演中,还展现在机甲设计的独特魅力上。知名机甲设计师孙世前及其团队为春晚量身打造的年画牛机甲,将传统艺术与现代科技巧妙结合,为观众带来耳目一新的视觉体验。

孙世前,被誉为“中国机甲教父”,作为中国机甲艺术领域的开创者与推动者,他的每一件作品都备受瞩目。在歌舞节目《牛起来》中,铁甲机器人在造型上都融入了现代风格元素,这只中国风穿戴的年画牛是知名机甲设计师孙世前专门为牛年春晚研发的新设计,在牛的面部和肩膀、手部都安装了传动系统,以便根据演出需要做出十多种表情和动作。

除了生动的表情,牛的外观设计颇为考究,所有的服饰配色都以天津杨柳青年画为参照,并从中提取图案纹样,让铁甲牛散发出浓郁、纯正的传统韵味。穿戴着60斤的厚重铠甲用肢体操控年画牛的是来自山东莱州中华武校的学生严瑞,2016年央视春晚,他和莱州中华武校的同学们集体表演了戏曲《戏游花果山》,时隔五年17岁的他第二次登上春晚的舞台。

技术赋予了这群机械牛精湛的表演技艺,但节目组又对自己提出更高的要求,就是要让这些牛通过一系列高难动作表达情感和祝福,让没有生命的机械世界传递出温暖人心的力量。年画牛机甲设计师 孙世前:我们也希望借助于机器人这种当代的艺术载体,去承载中华的传统文化以及中华几千年来沉淀下来的价值观,去向世界展示。

2024年12月31日,首届中国机甲文化节在北京首钢园六工汇盛大开幕,吸引了众多机甲爱好者和科技文化界人士的目光。继《高炉机甲》与《MECHASUN·晶核》后,同样由“中国机甲计划”发起人孙世前及其团队自主开发的新一代艺术机械装置——花灯机甲的首款《花灯蛇·巳巳》首次亮相,成为本届文化节的一大亮点。

《花灯蛇·巳巳》是继《年画牛·憨憨》、《剪纸兔·齐齐》后,孙世前工作室自主研发的又一国风艺术机甲品类,花灯机甲将中国传统技艺中的花灯艺术与现代机甲技术完美结合的花灯机甲,再次展现了中国机甲艺术的独特魅力。作品由孙世前工作室北京机甲分部与四川机甲研发基地联合开发,融入传统花灯元素,以一个装扮成蛇的小女孩形象呈现,通过孙世前工作室自主研发的成熟变形机械装置技术,能够从小女孩与小蛇两种形态之间自由转换,这一创新设计不仅令人耳目一新,也为观众带来了前所未有的视觉享受。

《花灯蛇·巳巳》的名字蕴含深意:“巳”作为十二地支的第六位,对应十二生肖中的“蛇”,即“巳蛇”;同时,“巳巳”读音与蛇吐信时发出的“sìsì”声相似,巧妙地传达了作品的主题。作为由孙世前发起的“中国机甲计划”中最新一款作品,《花灯蛇·巳巳》的这一设计不仅体现了中国传统文化的精髓,也将现代科技的创意融入其中,展现出中国机甲艺术的无限可能。

孙世前,被誉为“中国机甲教父”,作为中国机甲艺术领域的开创者与推动者,他的每一件作品都备受瞩目。花灯机甲不仅延续了孙世前工作室一贯的创新精神,更是在中国机甲艺术领域树立了新的标杆。孙世前在接受采访时表示:“花灯机甲是我们团队对传统文化与现代科技融合的又一次尝试,我们希望通过这件作品,让更多人了解和喜爱中国机甲艺术。”

《花灯蛇·巳巳》的亮相与首届中国机甲文化节的顺利举办,为中国现代艺术界与科技文化界增添了浓墨重彩的一笔,也为中国机甲艺术的发展注入了新的活力。正如孙世前所说:“中国机甲艺术正逐渐走向世界,我们希望通过更多的创新与努力,让世界看到中国机甲的独特魅力。”

2024年6月21日,在韩国国立亚洲文化艺术殿堂举办的2024韩国光州国际青年艺术节上,被誉为“中国机甲第一人”的中国艺术家孙世前,携其最新机甲艺术《关羽机甲》作品震撼亮相,为全球艺术爱好者带来一场前所未有的科技与艺术交融的视觉盛宴。

孙世前,“中国机甲计划”发起人,作为中国当代机械艺术领域的领军人物,以其独特的创意、精湛的技术和对未来世界的深刻洞察,在国内外享有极高声誉。他的作品不仅融合了东西方文化元素,还巧妙地将传统艺术与现代科技相结合,创造出既具科幻感又不失文化底蕴的机械艺术杰作。此次参展,不仅是对中国机甲艺术的一次重要展示,也是中韩文化交流与互鉴的又一里程碑事件。

此次展出的《关羽机甲》以三国时期著名人物关羽与中国传统建筑中的楼阁为创作原型,与孙世前的美学主张“机甲主义”结合创作而成。作者孙世前表示“以机甲为载体,呈关公之忠义,中国古建之蕴意——让世界看到中国机甲!”据了解,这是《关羽机甲》造型发布后的首次国际性展出,也是孙世前发起的“中国机甲计划”再一次向世界展示中国的机甲艺术,以机甲为载体弘扬中国文化。

韩国光州国际青年艺术节自创办以来,一直致力于为全球青年艺术家提供一个展示才华、交流思想的国际舞台。孙世前的参与,无疑为艺术节增添了更多亮点,也预示着本次艺术节将在促进国际青年文化交流、推动艺术创新方面达到新的高度。艺术节期间,还将举办多场讲座、工作坊及交流活动,各国艺术家将共同探讨艺术与科技的融合趋势,分享创作心得。

此次展览不仅为中国机甲艺术走向世界提供了绝佳平台,也让全世界的观众有机会近距离感受中国文化的独特魅力与科技创新的力量。随着2024韩国光州国际青年艺术节的顺利举办,全球艺术界正满怀期待,准备迎接这场跨越国界、连接未来的艺术盛事。

从春晚舞台上的机器人表演到国际艺术节上的机甲展示,中国科技创新与传统文化的融合正在向世界展示其独特魅力。随着技术的不断进步和艺术的不断创新,我们有理由相信,未来将会有更多令人惊叹的作品涌现,为观众带来更加精彩的视听盛宴。

© 2023 北京元石科技有限公司 ◎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42949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