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小白 wenxiaobai
资讯
历史
科技
环境与自然
成长
游戏
财经
文学与艺术
美食
健康
家居
文化
情感
汽车
三农
军事
旅行
运动
教育
生活
星座命理

彭练矛院士团队最新碳纳米管技术突破!

创作时间:
作者:
@小白创作中心

彭练矛院士团队最新碳纳米管技术突破!

引用
搜狐
12
来源
1.
https://www.sohu.com/a/795995089_174933
2.
https://finance.sina.com.cn/tech/discovery/2024-07-22/doc-incezqpr8614235.shtml
3.
https://finance.sina.com.cn/stock/relnews/us/2025-02-07/doc-ineirmwi3462505.shtml
4.
https://finance.sina.com.cn/roll/2024-09-11/doc-incntzxu7463358.shtml
5.
https://www.gelonghui.com/p/1655617
6.
https://xkb.pku.edu.cn/sylm/xkdt/index80.htm
7.
https://news.pku.edu.cn/jxky/7829432b1fb143869e87ae99a013c00e.htm
8.
https://www.tsinghua.edu.cn/info/1175/20002.htm
9.
https://www.cre.net/xwzx/zhps/detail/ff8080818e20fb7a018e63a0f6294d60
10.
http://www.360doc.com/content/24/0617/07/73448920_1126400507.shtml
11.
https://mparticle.uc.cn/article.html?uc_param_str=frdnsnpfvecpntnwprdssskt#!wm_aid=6bb7a7700d2a429c863f16f53e98ae96!!wm_id=263d878996414480b25d8ea075ab4d67
12.
https://www.globalgrowthinsights.com/zh/market-reports/single-walled-carbon-nanotube-market-105287

近日,中国科学院院士、北京大学电子学系教授彭练矛和张志勇教授团队在《科学》杂志上发表论文,宣布他们解决了长期困扰碳基半导体材料制备的问题。这一重大突破为全球半导体产业提供了新的希望,标志着碳纳米管晶体管技术向产业化应用迈出了重要一步。他们的多次提纯和维度限制自组装方法使得碳纳米管材料具备了大规模集成电路的可能性,这不仅提升了芯片性能,还降低了功耗,有望在未来取代传统的硅基芯片技术。

01

突破性成果:世界首个碳纳米管张量处理器芯片

彭练矛-张志勇团队的最新研究成果,正是基于碳纳米管的张量处理器芯片(TPU),这一技术突破不仅在学术界引起了广泛关注,更预示着未来计算技术的全新发展方向。

该芯片由3000个碳纳米管场效应晶体管组成,采用了创新的器件工艺和脉动阵列架构,能够高效执行卷积运算和矩阵乘法,这些是深度学习算法中的核心运算。实验结果表明,基于该TPU的五层卷积神经网络,在功耗仅为295μW的情况下,实现了高达88%的MNIST图像识别准确率。这一性能的实现,得益于团队在碳纳米管制造工艺上的优化,获得了纯度高达99.9999%的半导体材料和超洁净表面,从而制造出具有高电流密度和均匀性的晶体管。

02

核心技术突破:栅界面优化

在另一项重要研究中,该团队在碳纳米管晶体管的栅界面研究中取得重要进展。他们开发了一种氧增强的ALD工艺,大幅优化了阵列碳纳米管晶体管的栅界面形貌和电学响应。基于优化栅工艺的碳基MOS器件首次实现了低至6.1×1011 cm-2eV-1的界面态密度,可与硅基high-k栅界面比拟。最终制备出的晶体管展现出优异性能:开态电流高达2.34 mA/μm,峰值跨导达2.42 mS/μm,且能在0.7 V的工作电压下保持高达5个量级的电流开关比。

03

碳纳米管技术的独特优势

碳纳米管作为一种新型半导体材料,具有传统硅基材料无法比拟的优势:

  1. 卓越的电学性能:碳纳米管具有超高的载流子迁移率,可实现更快的开关速度和更高的电流密度。
  2. 低功耗:相比硅基晶体管,碳纳米管晶体管在运行时能耗更低,适合对能效要求极高的设备。
  3. 高集成度:随着摩尔定律逼近极限,碳纳米管为提升芯片集成度提供了新方向,有望延续半导体行业的微型化趋势。
04

国际竞争态势

在碳纳米管半导体技术领域,中国研究机构已处于国际领先地位。北京大学团队的多项研究成果均达到世界顶尖水平,而清华大学魏飞研究组也在碳纳米管线团制备方面取得突破,为规模化应用提供了新路线。

然而,任何一项新技术的推广和应用都不会一帆风顺。碳纳米管TPU在实现商业化之前,还需要克服生产工艺的规模化、成本控制、以及与现有技术的兼容性等挑战。但可以预见的是,随着研究的深入和技术的成熟,这些问题将逐步得到解决。

05

未来展望

彭练矛-张志勇团队研发的基于碳纳米管的张量处理器芯片,不仅是对现有芯片技术的一次重大突破,更是对未来计算技术的一次深远展望。随着人工智能技术的不断进步,我们有理由相信,碳纳米管TPU将在不久的将来,成为推动智能计算发展的重要力量。

这一突破不仅展示了中国在半导体前沿技术领域的创新能力,也为解决当前芯片技术面临的瓶颈问题提供了新的思路和解决方案。随着研究的深入和技术的成熟,碳纳米管技术有望在未来十年内实现商业化突破,引领电子设备的新一轮创新浪潮。

© 2023 北京元石科技有限公司 ◎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42949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