包头市创新人才引进模式:事业编制企业用,破解企业人才短缺难题
包头市创新人才引进模式:事业编制企业用,破解企业人才短缺难题
2025年,内蒙古包头市发布最新人才引进公告,计划引进20名高层次人才,并创新推出“事业编制企业用”模式,以解决当地重点产业领域的企业人才短缺问题。这一举措不仅为包头市的产业升级注入了新的活力,也为其他地区提供了宝贵的人才引进经验。
人才需求迫在眉睫
当前,全国范围内多个行业都面临着人才短缺的问题。在技术领域,新能源与智能制造领域的电池工程师、自动化控制技术员等职位需求激增;在数字经济领域,算法工程师和数据分析师也十分抢手。同时,餐饮、物流等服务业基层岗位因流动性高,重复招聘率超过60%,持续面临人员短缺问题。
作为内蒙古自治区的重要工业城市,包头市同样面临着人才短缺的挑战。为应对这一挑战,包头市积极创新人才引进机制,推出了一系列引才政策。
创新引才模式
包头市最新发布的事业单位人才引进公告显示,此次引进计划主要面向“双一流”建设高校全日制本科生、普通高等学校全日制硕士研究生及以上人员,以及海外留学人员。引进人员将享受事业编制待遇,同时被安排到企业工作,以解决企业人才短缺问题。
这一“事业编制企业用”的模式具有以下特点:
编制保障:人才引进后拥有事业单位编制,享受相应的工资福利待遇,解决了人才的后顾之忧。
企业实践:人才被安排到企业工作,直接参与企业生产运营,将理论知识与实践相结合,为企业提供技术支持。
双向选择:企业和人才之间可以进行双向选择,既满足企业用人需求,又尊重人才的个人意愿。
政策效果显著
包头市的创新人才引进政策已经取得了显著成效。据统计,2024年1-10月,累计有282名企业引进博士、硕士研究生申请青年人才奖励,申报人数是2022年、2023年同期申报人数的2-3倍。这充分说明了包头市人才政策的吸引力。
以包头稀土研究院为例,该院科研人员齐钰璇表示:“为来包工作的青年人提供强有力的人才保障,除了住房补贴等政策外,对博士研究生还给予每人3万元的青年人才奖励。这对年轻人来说不仅是一种经济上的支持,更是一种鼓励和肯定。”
北方重工集团人力资源部任靖也表示:“近年来,包头市出台的青年人才奖励政策,申请快捷,流程透明,能及时将奖励资金发放到大学生手上,极大地吸引了高校的优秀应届毕业生来我们北重集团工作,引才工作取得了丰硕成果,进一步充实了公司的人才队伍,为公司高质量发展增添了活力。”
政策优化与创新
为确保人才政策的有效落实,包头市人社局采取了多项措施:
优化审批流程:青年人才奖励从原来的按月审核改为1-3天完成审核,资金发放从原来的按年发放变为现在的按季发放。
预拨款制度:市人社局采取预拨款的形式向上争取资金支持,2024年累计兑现奖励资金375.9万元,发放资金较2022年、2023年发放总量实现翻番。
政策宣传:市人社局靠前服务,放大政策兑现成效,赴各旗县区和包钢、一机、北重等引进高层次人才集中的大企业解读宣传政策,了解人才发展现状、询问难题期盼诉求、征求政策兑现建议良策。
包头市的这些创新举措,不仅有效缓解了当地企业的人才短缺问题,也为其他地区提供了可借鉴的经验。在当前全国人才竞争日益激烈的背景下,包头市的这一创新模式无疑具有重要的示范意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