抚养权归谁?也要听听孩子怎么说
抚养权归谁?也要听听孩子怎么说
近日,广西鹿寨县人民法院成功调解一起离婚纠纷案。在法官的主持下,双方当事人就子女抚养和财产分割问题达成共识,有效缓和了矛盾,尽可能减少了离婚对未成年子女带来的负面影响。
肖某与白某婚后育有两女,婚后两人各自在外地打工,长期两地分居,无暇照顾小孩,一直由爷爷奶奶在照顾。后因夫妻关系破裂,白某起诉至法院要求离婚,分割夫妻共同财产并确认小孩的抚养权归属。
承办法官在了解案件情况后,认为本案存在调解的基础,便立即与双方当事人取得联系,了解各自想法和诉求。考虑到两位女孩均已经年满八周岁,应当尊重其真实意愿。在组织调解前,法官决定先提前了解孩子们的想法。通过法官耐心询问了解到她们的学习情况、生活现状及随父随母生活的真实意愿:姐姐表示自己即将升入高中,想继续留在鹿寨念书,愿意继续和爸爸与爷爷奶奶一起生活,妹妹则表示想和妈妈一起在外地生活。
在聊天中,法官还发现母亲白某出于补偿心理让姐妹俩绑定了自己的银行卡用于消费,每月消费较于同龄人偏高,存在网络消费的安全隐患,法官随即向姐妹二人普及了防诈知识,并教育其学会理性消费,体恤家长赚钱不易。
了解姐妹俩的真实意愿后,法官在家事法庭组织双方进行调解。经过法官多次沟通和耐心劝解,夫妻双方均表示双方感情淡漠,已无和好可能,都表示愿意抚养俩孩子。法官了解到母亲白某一人独自在外打工,收入不高且无固定住所,无法为孩子创造稳定的学习和生活环境,结合孩子们从小的生活环境及姐妹俩一直与爷爷奶奶一同生活的事实,综合双方的实际情况,法官向白某说明了姐妹俩的学习成绩比较稳定,跟随肖某生活对其未来成长更有利,要求肖某保障白某探视小孩的权利。白某表示愿意从孩子健康成长的角度出发,同意由肖某抚养,待成年后再作打算。
法官再次来到隔壁房间,向姐妹俩说明了父母的想法,向妹妹解释了母亲白某的想法与难处,妹妹改变了想法,愿意和姐姐一起跟随父亲生活。
“父母一直是儿童成长路上最好的导师,即使夫妻两人因为感情不和分开,平时也要多关注孩子的心理健康、情感需求,给予孩子更多的关心和爱,不能一昧用物质来补偿缺失的陪伴。”
双方签署调解协议后,法官叮嘱其平时要多关心关爱孩子的健康成长。
破镜虽难重圆,但爱仍能以更佳形式展现。离婚纠纷中往往涉及子女抚养、财产分割等多方面问题,鹿寨法院在处理此类案件中,始终尽最大努力调解双方“和平分手”,充分尊重孩子的真实意愿,从利于未成年子女成长的角度,减少离异带给孩子的负面影响,守护未成年人健康成长。
本文原文来自鹿寨县人民法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