骨碎补的功效与作用
骨碎补的功效与作用
骨碎补是一种传统中药材,具有丰富的药用价值。从《中国药典》的记载到现代药理研究,从内服到外用,从主治跌打损伤到促进骨骼健康,骨碎补在多个方面展现出其独特的功效。本文将为您详细介绍骨碎补的功效与作用、用法用量、禁忌以及选购保存方法。
图1:骨碎补
骨碎补的功效与作用
骨碎补具有疗伤止痛、补肾强骨的功效,外用可消风祛斑。主要用于治疗跌扑闪挫、筋骨折伤、肾虚腰痛、筋骨痿软、耳鸣耳聋、牙齿松动等症状。外用可治疗斑秃和白癜风。
骨碎补的功效与作用主要包括:
有益血管:骨碎补能预防血清胆固醇、甘油三酯升高,防止主动脉粥样硬化斑块形成。所含的骨碎补多糖和骨碎补双氢黄酮苷具有降血脂和抗动脉硬化的作用。
有益骨骼:骨碎补能促进骨对钙的吸收,提高血钙和血磷水平,有利于骨折的愈合;还能改善软骨细胞,推迟骨细胞的退行性病变。
镇痛:研究表明,骨碎补所含的双氢黄酮苷有明显的镇静、镇痛作用。
图2:骨碎补
骨碎补主治
骨碎补主要用于治疗肾虚腰痛、筋骨痿软、耳鸣耳聋、牙齿松动、跌仆闪挫、筋骨折伤等症状。外用可消风祛斑,治疗斑秃和白癜风。临床经验表明,骨碎补在治疗跌打损伤时,尤其适用于肌肉、韧带损伤和闭合性骨折,主要取其活血镇痛作用。此外,骨碎补还被用于治疗链霉素毒副反应、鸡眼、传染性软疣、寻常疣、遗精、慢性肠炎、慢性细菌性痢疾、牙周病等。
骨碎补现代药理研究
现代药理研究显示,骨碎补具有以下作用:
- 骨碎补中所含双氢黄铜苷可降血脂。
- 骨碎补有促进骨折愈合作用。
- 骨碎补能明显降低链霉素中毒所致动物死亡数及降低卡那霉素对耳的损害。
- 骨碎补中所含双氢黄酮苷有强心作用及降低兔血小板聚集作用。
- 骨碎补中所含双氢黄酮苷有明显镇静、镇痛作用。
- 骨碎补在试管内能抑制葡萄球菌的生长。
骨碎补成分
骨碎补主要含有柚皮苷、甲基丁香酚、骨碎补双氢黄酮苷、骨碎补酸、谷甾醇、原儿茶酸等成分。这些成分具有降血脂、抗动脉硬化、促进钙的吸收,以及镇静、镇痛作用。
骨碎补用法用量
骨碎补的日常用量为8~12g,可煎服或研末外用。具体用法包括:
- 健齿固齿:将骨碎补用水煎,取汁加米煮粥调味,具有益肾健齿、固齿止痛的功效。
- 骨伤:跌打筋伤骨折,瘀肿疼痛时,内服、外用均可。内服时浸酒效果更好。
骨碎补的禁忌
- 血虚风燥、血虚有火和血虚挛痹者禁用,也不宜与风燥药同用。
- 由实火、血虚等引起的牙痛不宜用。
- 孕妇、儿童慎用。
骨碎补选方
- 治金疮、筋骨损伤、疼痛不可忍:骨碎孙、自然铜、虎胫骨、败龟各25g,没药50g。将以上5味中药研成细末。每服5g,以核桃仁半个,一起嚼烂,温酒送服,每日3次。
- 治耳鸣耳聋、牙痛难忍:骨碎补100g,熟地黄、山茱萸、茯苓各50g,牡丹皮25g,泽泻20g。将以上6味中药研成细末。每服25g,饭前白汤送服。
- 肾虚腰痛,足膝痿弱:与杜仲、附子、山茱萸等配伍,可温肾强腰壮骨。
- 治鸡眼:骨碎补10g,95%酒精100ml。骨碎补研成粗末,放入密闭瓷器中,倒入酒精浸泡3天即可使用。用时先将足部鸡眼用温水洗泡柔软,再用小刀削去外层厚皮;然后,余抹骨碎补酒精浸剂,早、中、晚各1次。擦后略有痛感,几分钟可消失。
- 腰酸背痛、关节不利:骨碎补、菟丝子、杜仲、核桃仁各10g,白酒1000ml。将中药放入密闭瓷器中,倒入白酒浸泡7天即可服用,依酒量每日服用。
骨碎补药用部位
骨碎补为水龙骨科植物槲蕨的根茎。形态特征与生境分布:多年生附生草本,高20~60厘米。根状茎横生,肉质,粗壮,密被棕黄色钻状披针形有睫毛的鳞片。叶有二型,营养叶多数,无柄,革质,红棕色,无绿色素,边缘浅裂,叶片广卵形,瓦复于根状茎上,孢子叶绿色,长椭圆形,羽状深裂,裂片7~13对,披针形,厚纸质,两面均绿色而无毛,叶脉明显。孢子囊群大,在裂片背面中脉两旁各2~4行。根茎入药,全年可采,去毛,晒干。我国南方各省均有分布。生于石壁、老墙及老树树干上。
骨碎补选购保存
以条粗大、榇色者为佳。根据炮制方法的分为骨碎补、砂炒骨碎补、炒骨碎补、酒骨碎补、盐骨碎补,炮制后贮干燥容器内,酒骨碎补、盐骨碎补密闭,置通风阴凉干燦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