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小白 wenxiaobai
资讯
历史
科技
环境与自然
成长
游戏
财经
文学与艺术
美食
健康
家居
文化
情感
汽车
三农
军事
旅行
运动
教育
生活
星座命理

爱孩子就好好说话:学习《恰如其分的父母语言》

创作时间:
作者:
@小白创作中心

爱孩子就好好说话:学习《恰如其分的父母语言》

引用
豆瓣
1.
https://book.douban.com/review/15929578/

“希望我们的孩子都能在爱的语言中一日日长成独立、自主、不慌张的模样。 好好说话,给孩子直面未来的底气! “父母改口,孩子改命。” ——《恰如其分的父母语言》

张心悦的新书《恰如其分的父母语言》,探讨父母如何用恰当的语言与孩子沟通,非常值得学习。在网上看过一条消息,一位13岁的女孩,在与母亲激烈争吵后,从十七楼跳下。女孩的父母是工薪阶层,为孩子的学习省吃俭用报补习班,但成绩并未见起色。平时母亲常用言语打压孩子,喜欢拿她与成绩好的同学比较,母女俩常常因琐事争吵。这次单元考女孩没考好,母亲一通发火摔门而去,留下女孩情绪崩溃,酿成惨剧。

父母并不能设计孩子的人生,父母能做的就是好好爱孩子,陪伴成长。好好说话,就是给出最具体的、最直接的、最有效的爱。孩子有什么样的生命底色,就会与父母有什么样的依恋关系。好的语言,能成为孩子内心深处的信念。

张心悦,心理畅销书作者,团体治疗师 ,国际IPA认证沟通教练,北京师范大学教育心理学研究生,国家二级心理咨询师。为国际航空公司、阿里、海尔、猎聘等300多家企业及个人提供教培、心理咨询服务。学员数10万人。也是孩子的妈妈。

3岁看大、7岁看老。作者说,父母在关键的7年时间陪伴,能深远地影响孩子的行为,帮助建立独立人格和亲密关系,最直接的就是日常说话。

成为父母是一场修行,用积极、鼓励、支持的语言与孩子沟通,帮孩子建立起积极的自我形象。好好说话,7%的决定因素来自讲话的内容。55%的效果由说话人的形象、肢体语言、表情等“看得见”的因素决定,38%由语气、语调等“听得见”的因素决定。

看一短视频,7岁的弟弟写作业,要在一道题找错误,弟弟好久找不出来,急哭了说自己笨,哥哥安慰:“按你这个年龄来说,找不到只能说学的不够多,不能说笨”。弟弟安静下来说,我再看看。哥哥提供了情绪价值,也说明了一个事实,每个孩子的发育和开悟时间也是不同的。作者书中也有论及。

作者对语言沟通十分重视,她认为,每天高质量对话2分钟,一年700多分钟,相当于15次高水平的心理干预。而每天暴力沟通2分钟,足以造成孩子难以愈合的心理创伤。

作为资深心理咨询师,作者认为:

  • 每天好好陪孩子50分钟,
  • 正常的说话聊天,
  • 相当于1次支持性心理咨询。
  • 一年360次,
  • 相当于每周一次心理咨询连续了7年,
  • 对塑造孩子的健康人格极为重要。

关于夸奖,作者提出要走出“你真棒”的陷阱:抽象的夸奖,只会让孩子盲目的自信。父母的夸奖不是绩效指标。对孩子信任,温柔的赞许、实物的奖励、具体的语言,让孩子明确知道哪里做得好?怎么做好的?未来落实行动,才夸的有效。

拖延作业:孩子回家后玩很久,造成做作业时间不够,父母不要一开口就指责孩子,而是采用“我注意到+行为+后果”的公式来交流。催作业不说:“看看你写的作业,错了多少?糊弄谁呢?”而是就事论事,转换话术:我注意到你+今天写完作业就匆匆忙忙跑出去 +算数的出错率比昨天多。

避免直接指责,帮助孩子理解自己行为的后果,促进积极改变的态度。

克服上学恐惧症:母亲通过改变与孩子的沟通方式,帮助孩子克服上学的恐惧。不是直接告诉孩子“不要害怕”,而是询问孩子的感受,了解孩子的担忧,一起探讨解决的方法。孩子逐渐建立起来自信,勇敢地迈出了上学的第一步。

关于批评:态度要真诚,对孩子首先要尊重。批评不应该是指责,而是帮助孩子认识问题并鼓励改正问题的机会。在批评中,孩子不仅能够接受建议,还能够感受到父母的爱和支持。

小孩子哭闹:父母温柔的呼吸、稳定的心跳、爱的目光、放松的表情,拥抱、及时回应,耐心徐缓的语气,都是爱的语言。而焦虑抑郁、痛苦担忧,粗暴的肢体接触、强势的话语、忽略,则会给孩子带来伤害。

《恰如其分的父母语言》分享了亲子关系的痛点,有插画,思考题,工具导图,帮我们建立清晰的结构,是与孩子有效沟通的宝贵指南。

为什么孩子夸赞后会骄傲?
怎么夸,才能促进孩子落实行动?
为什么很多夸奖适得其反?
怎么样的夸奖能让孩子越来越自信?
怎么“说”出一个好性格的孩子?
怎么“聊”出高质量的关系?
难题困扰的时候,专业书籍《恰如其分的父母语言》,是开阔视野、高效解决问题的钥匙。

© 2023 北京元石科技有限公司 ◎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42949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