涪陵:从古遗址到5A景区的文旅破圈之路
涪陵:从古遗址到5A景区的文旅破圈之路
2024年2月,重庆涪陵武陵山大裂谷景区正式跻身国家5A级旅游景区,这标志着涪陵旅游迈入了全新的发展阶段。从千年古遗址到世界级旅游目的地,涪陵用独特的自然景观和深厚的文化底蕴,谱写出一篇文旅融合的精彩篇章。
千年古道诉说着历史的传奇
涪陵的历史可以追溯到唐代,那时这里就因荔枝而闻名。据《旧唐书》《新唐书》记载,唐玄宗为满足宠妃杨玉环爱吃新鲜荔枝的喜好,特地在涪州(今涪陵)建立了优质荔枝园。为了保证荔枝的新鲜,一条全长1300余公里的“荔枝驿道”应运而生,这是盛唐时期最繁忙的“高速公路”。
“十里一置飞尘灰,五里一堠兵火催”,苏轼的《荔枝叹》生动描绘了当时传送荔枝的场景。这条古道不仅见证了李杨之间的爱情故事,更反映了唐代的交通运输、文化交流以及沿线各地的地理环境、气候物产和民生状况。
天然奇观展现自然的魅力
武陵山大裂谷是涪陵最著名的自然景观,也是新晋的5A级景区。景区内山峰、台地、沟谷交错,形成高低错落的壮观景象。谷底至山巅的落差最高达1380米,地缝中怪石林立,幽谧古奇。最令人惊叹的是“天门奇险”——一座索道横跨万壑群山,当山岚暮烟缭绕时,宛如置身仙境。
为了打造这一世界级景区,涪陵区自2012年起就将其作为旅游发展的头等大事,累计投入25亿元进行全面提升。经过6年多的持续建设,景区内外环境和服务配套全面提档升级,最终在2024年成功获评5A级景区。
文化遗产焕发新生机
在涪陵的文旅融合实践中,白鹤梁水下博物馆是一个极具代表性的案例。白鹤梁古称“巴子梁”,是一道长约1600米的天然石梁,上面刻有从唐广德二年(公元764年)以来的165段题刻、18尾石鱼、2尊观音和1只白鹤,被誉为“世界第一古代水文站”。
随着三峡大坝的建设,白鹤梁沉入江底。为保护这一珍贵的文化遗产,2003年启动了白鹤梁水下博物馆项目。该馆由水下题刻保护体、水下廊道和地面陈列馆三部分组成,是世界首座非潜水可达到的水下博物馆。2009年5月18日正式对外开放以来,这座“水下碑林”不仅保存了珍贵的文物,更成为展示中国水文历史的重要窗口。
未来展望:文旅融合新篇章
从千年古遗址到世界级景区,涪陵的文旅发展之路充满了创新与突破。未来,涪陵将继续挖掘历史文化资源,保护自然景观,推动文旅深度融合,打造更多精品景区,让这座长江上游的城市成为名副其实的旅游目的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