眼睛干涩、畏光?教你几招轻松应对!
眼睛干涩、畏光?教你几招轻松应对!
在当今数字化时代,长时间面对电脑、手机等电子屏幕已成为许多人的日常。然而,这种用眼方式却给我们的双眼带来了不小的负担。你是否经常感到眼睛干涩、畏光?这些看似平常的症状,可能暗藏风险,需要及时关注和处理。
什么是干眼症?
干眼症,又称角膜干燥症,是一种常见的眼科疾病。它主要由泪液的质、量及动力学异常导致泪膜不稳定或眼表微环境失衡,可伴有眼表炎性反应、组织损伤及神经异常,造成眼部多种不适症状和(或)视功能障碍。
干眼症的典型症状包括眼部干涩感、异物感、烧灼感、眼胀感、眼痛、畏光、眼红、易疲劳、流泪、眼痒等。严重时会出现视物模糊,频繁眨眼、揉眼。
干眼症的常见原因
用眼过度:长时间盯着手机、电脑等电子屏幕,会导致眨眼次数减少,泪液蒸发加快,从而引发干眼症。
环境因素:长时间处于空调房间、空气干燥或有风的环境中,会加速泪液蒸发,导致眼睛干涩。
年龄和性别因素:干眼症的患病率会随年龄增长而升高,女性患病率更高,尤其以围绝经期女性居多。
药物影响:长期服用某些药物,如降压药、精神安定类药物,或滥用眼药水,可能影响泪液的正常分泌。
疾病因素:某些全身性疾病(如糖尿病、风湿性关节炎、系统性红斑狼疮、干燥综合征、帕金森病等)或青光眼、结膜炎等眼部疾病也可能导致干眼症。
如何缓解干眼症?
西医治疗
药物治疗
- 人工泪液:如玻璃酸钠滴眼液,可以润滑眼表、减少泪液挥发,缓解眼部干涩等不适症状。
- 抗炎药物:如双氯芬酸钠、普拉洛芬等非甾体抗炎药,或氟米龙、妥布霉素、地塞米松等激素类药物,用于减轻炎症反应。
- 免疫调节剂:如环孢素滴眼液,可以抑制异常免疫应答,减轻干眼症状。
物理治疗
- 眼部保湿液:通过增加结膜囊内水分含量来缓解眼部不适。
- 热敷:使用温热的毛巾或蒸汽眼罩热敷双眼,促进眼周血液循环,疏通睑板腺。
- 睑板腺按摩:通过轻柔按摩眼睑,改善油脂分泌,增强泪膜稳定性。
中医治疗
中药熏蒸:使用桑叶、菊花、蒲公英等中药,清水煮沸或开水浸泡,利用热气蒸腾上熏眼部,可刺激泪腺分泌,促进眼部血液循环。
穴位按摩:按摩攒竹穴、鱼腰穴、阳白穴、丝竹空穴、承泣、四白、翳风等穴位,可促进血液循环,消除疲劳,增加睑板腺分泌物的排出。
耳穴压丸:通过刺激耳廓上的特定穴位,调节脏腑气血功能,改善干眼症状。
皮内针疗法:将特定针具刺入表皮较浅部位,通过持续刺激促进经络气血运行,缓解眼干、眼涩等症状。
生活习惯调整
科学用眼:遵循“20-20-20”原则,即每近距离用眼20分钟后,向20英尺(约6米)外远眺,保持20秒或更长时间。
保持室内湿度:使用加湿器维持室内湿度在40%-60%之间,避免过度干燥。
合理饮食:多吃富含维生素A、B、C的食物,如胡萝卜、鸡蛋、牛奶等,补充眼睛所需营养。
充足睡眠:保证充足的睡眠时间,让眼睛得到充分休息。
减少隐形眼镜佩戴时间:长时间佩戴隐形眼镜会影响泪液更新,增加干眼风险。
避免烟酒刺激:吸烟和过量饮酒都会加重眼部干涩症状。
适度户外活动:增加户外活动时间,让眼睛接触自然光线,有助于缓解视疲劳。
温馨提示
如果使用了上述方法,干眼的症状依然没有缓解,或者症状持续加重,请及时就医,进行专业的诊断和治疗。干眼症虽然常见,但如果不加以重视,可能会导致视力下降、角膜损伤等严重后果。
保护眼睛,从日常做起。让我们一起关注眼部健康,科学用眼,享受清晰明亮的视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