黑洞附近的时间旅行:从理论到现实
黑洞附近的时间旅行:从理论到现实
2024年12月,美国范德比尔特大学物理学家洛伦佐·加瓦西诺(Lorenzo Gavassino)在《经典与量子引力》期刊发表了一项突破性研究,首次通过量子力学解决了时间旅行中的“祖父悖论”,为时间旅行的可能性提供了新的理论支持。
这一发现不仅颠覆了传统的物理学认知,也重新点燃了人类对时间旅行的遐想。特别是在极端天体——黑洞附近,时间旅行是否真的有可能实现?
黑洞附近的时空扭曲
2024年5月,牛津大学科学家领导的国际团队在《皇家天文学会月报》发表了一项重大发现:他们首次证实了黑洞周围存在一个“坠落区”,即物质不再像螺旋一样围绕黑洞旋转,而是直接坠入黑洞的区域。这一发现验证了爱因斯坦广义相对论的一个关键预测。
根据广义相对论,有质量的物体会导致空间和时间的结构发生扭曲。在黑洞这种极端天体附近,时空扭曲达到了极致。爱因斯坦预测,在黑洞边界之外必定存在一点,粒子在此处无法再维持稳定的圆形轨道,而是以接近光速的速度向黑洞坠落。
牛津大学物理系博士安德鲁・穆默里(Andrew Mummery)表示:“这是我们第一次观察到等离子体如何从恒星外缘剥离,最终坠入黑洞中心,这一过程发生在距离我们大约 10,000 光年外。”
引力时间膨胀的实验证据
早在1959年,庞德-雷布卡实验就首次观察到了引力时间膨胀现象。这个实验通过比较在地球不同高度上发射和接收的光频率,证实了在不同的重力场中,时间流逝的速率是不同的。后来的实验,例如重力探测器A,也对这一现象进行了验证和支持。
引力时间膨胀表明,位于不同引力强度区域的观察者所经历的时间是有差异的。如果你靠近一个巨大的引力源,比如一个行星或恒星,时间对你来说就会变慢。这就像宇宙中的慢动作效果。但如果你远离它,时间就会加快。通过在不同高度放置原子钟的实验已经证明了这一点——越接近地球表面,时钟走得越慢。
时间旅行的理论可能性
加瓦西诺的研究提出了一种令人着迷的解决方案。他从物理学家卡洛·罗韦利的研究中汲取灵感,证明了热力学行为在封闭类时曲线上会发生根本性的变化。在这样的循环中,会出现可以消除熵的量子涨落——这个过程与我们在日常生活中所经历的完全不同。
这些波动可能会对时间旅行者产生巨大影响。例如,随着熵的减少,一个人的记忆可能会消失,衰老也会逆转。加瓦西诺问道:“熵增加是我们死亡的原因。如果逆转死亡,会发生什么呢?”这种现象甚至可以使不可逆转的事件(比如杀死自己的祖父)在时间循环中暂时消失,从而使悖论完全失效。
尽管这一理论框架令人振奋,但闭合时间曲线是否真实存在仍是未知。许多物理学家对此持怀疑态度。例如,1992年斯蒂芬·霍金提出了著名的“时序保护猜想”,认为物理定律可能首先就阻止了时间循环的形成。这可能涉及时空在循环建立之前变得异常——或崩溃。
结语
虽然目前的科学研究尚未发现能让时间逆行的证据,但黑洞附近极端的时空扭曲确实为时间旅行提供了理论上的可能性。随着科技的进步和对量子力学、广义相对论理解的深入,我们或许能更接近这一宇宙奥秘的真相。正如加瓦西诺所说,即使时间循环并不存在,对其理解和建模也能让我们深入了解物理世界真实的现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