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小白 wenxiaobai
资讯
历史
科技
环境与自然
成长
游戏
财经
文学与艺术
美食
健康
家居
文化
情感
汽车
三农
军事
旅行
运动
教育
生活
星座命理

明成祖朱棣力挺武当派并非信道,却是为了证明自己是玄武大帝化身

创作时间:
作者:
@小白创作中心

明成祖朱棣力挺武当派并非信道,却是为了证明自己是玄武大帝化身

引用
网易
1.
https://www.163.com/dy/article/JM19EK6I0556660T.html

武当派的兴起与明成祖朱棣有着密切的关系。朱棣为了证明自己的帝位合法性,大力扶持武当派,并在武当山修建了规模庞大的道观建筑群。本文将从历史、文化等多个角度,探讨朱棣与武当派之间的关系,以及武当山成为道教圣地的历史渊源。

武当派兴起于明初,后世留存下的金碧辉煌的武当道观,大多建于明成祖时期。明永乐年间,朱棣“北建故宫,南修武当”,紫禁城与武当道观成了明朝盛世国威的两大图腾。规模庞大的武当道观耗资数以百万计,日役使军民工匠30万人,历时12年,建成9宫、8观、36庵堂、72岩庙、39桥、12亭等33座建筑群,成为前无古人后无来者的世界最大宗教建筑群,尤其是武当金顶,正脊两端铸龙对峙颇有天子气象,正如后人所赞:

“五里一庵十里宫,丹墙翠瓦望玲珑,楼台隐映金银气,林岫回环画镜中。”

问题也正出于此:以“即位以后,躬行节俭,水旱朝告夕振,无有壅蔽”称著的明成祖朱棣,为什么会对张三丰如此另眼相看,并耗巨资扶持武当派的发展呢?

当然不是因为明朝脱胎于明教,而明教前教主张无忌又出生于武当……

朱棣崇武当,源于其帝位是通过发动靖难之役篡位而来。明太祖朱元璋把儿孙分封到各地做藩王,藩王势力日益膨胀。因太子朱标早死,皇太孙朱允炆继位,年号建文,是为建文帝。建文帝与亲信大臣齐泰、黄子澄等采取一系列削藩措施,决定先削那些力量较小的藩王,于是首先袭执周王朱橚,把他废为庶人,又拘代王朱桂于大同,囚齐王朱榑于京师,湘王朱柏自焚死。与此同时,也在北平周围及城内部署兵力,又以防边为名,把明太祖第四子燕王朱棣的护卫精兵调出塞外戍守,准备削除燕王。朱棣行伍出身,能征善战,原本有僭位野心;加之建文帝上台伊始便开始削藩,坐镇北平的朱棣于建文元年(1399年)挥师三十万南下直捣应天,大破百万建文军,终即位为明成祖。

朱棣攻下南京后,在拒绝了他的支持者们反复几天的劝进之后,于1402年7月17日即皇帝位,但不是继承朱允炆的帝位,而是继承明太祖朱元璋的帝位(废除建文年号,建文四年改称洪武三十五年)。下令大力搜索齐泰、黄子澄等建文朝臣五十余人,朱棣还令尽复建文所改的一切太祖皇帝制定的成法和官制,以表明其起兵目的在于恢复祖训。

然而正如宋太祖赵匡胤因黄袍加身而多疑,不得不“杯酒释兵权”一样,朱棣以下犯上,也缺乏合乎法统的即位理由。自北塞而来的朱棣将自己视为北方之神玄武大帝的化身,而武当正以“玄武大帝”为主神,自然得到了朱棣的青睐——经过十三年的兴建,北有北京帝都、南有武当道教之势已渐显现,其后虽然道教的另一大派正一道开始中兴,但属于全真道的武当派始终香火不断。

武当山地处西南,如何成为北方玄武大帝的道场了呢?在道教传统中,“武当”之名中的“武”,指的便是玄武。刘道明撰《武当福地总真集》认为,武当山原名太和山,由于玄武在此修道成功,飞升之后,此山“非玄武不足以当之”,而改名为武当。而后张三丰创立门派,一借山名中“非玄武不足以当之”之意,二借止戈为武、果敢为当之意,亦取名为武当。

而事实上,早在玄武神话流行之前,武当便早已成道教名山了。《后汉书》记载有朱穆隐居于武当山之语,《水经注》中亦有武当山之别名考,至唐光化四年(901年),武当山已跻身于道教七十二福地中的第九福地。然而,武当山成为祀奉玄武的圣地却是在北宋末年:宋徽宗宣和年间(1119~1125年)所建紫霄宫,可能是武当山上首座以祭祀玄武为主的宫观。忽必烈灭宋之战中,有龟蛇出现在燕京西郊高梁河,元帝室以为是玄武显灵,象征元王朝国运兴隆,因而亦崇奉玄武,武当山在有元一朝亦颇为兴旺——如此看来,以玄武之名为山名,很可能是后人的附会,不过在朱棣眼中,这个从北宋便流传下来的首场显然深得其心,武当山、武当派均鼎盛于明朝也便不奇怪了。后人亦有传说:成祖朱棣问张三丰“吾欲学道,谁最乐者”,三丰对答“食美嗜,遗通利,极乐事”;后张三丰又为成祖疗病深得成祖信服,于是张三丰名声名大振,当山由此大兴,并不断发展壮大——这样的故事便不必认真了。

从张三丰到朱棣,一座山竟能承载起一个宗教的源远流长与一个帝国的金戈铁马,也实可谓武当之外,无山可当了。

雄才大略的朱棣终于未能遇见重生的张三丰,然而这位皇帝为真人建的道观却留了下来——当在武当,诉说着一个经历几百年而不死的多重神话。

© 2023 北京元石科技有限公司 ◎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42949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