宜宾市博物院:一座城市的记忆与传承
宜宾市博物院:一座城市的记忆与传承
2024年5月18日,宜宾市博物院成功晋升为国家一级博物馆,成为西南四省市3个地市级综合博物馆中的一级博物馆之一。这座承载着宜宾2000多年建城史的博物馆,以其丰富的馆藏和独特的文化魅力,吸引着越来越多的游客前来参观。
从大观楼到三江新区:博物院的变迁之路
宜宾市博物院的前身可以追溯到1983年,当时仅在市区西街的大观楼设有展厅。经过近40年的发展,2019年9月,宜宾市委、市政府决定在三江新区(临港)长翠路建设新馆。2021年9月29日,气势恢宏的新馆正式落成并对外开放,标志着宜宾市博物院进入了一个全新的发展阶段。
镇馆之宝:见证汉代文明的辉煌
博物院的馆藏文物多达1.2万件,其中珍贵文物1471件。最引人注目的是两件国家一级文物——东汉陶楼房和斑竹林画像石棺。
东汉陶楼房是四川地区常见的抬梁式建筑模型,分为上下两层,制作精巧。底楼有台阶、立柱和斗拱,室内设有一大间套一小屋。二楼置于底楼屋脊的暗层平坐之上,屋顶为两叠式重檐歇山顶,共有九条脊,覆盖筒瓦。这件文物不仅是研究汉代建筑的重要实物资料,也反映了当时庄园经济的繁荣。
斑竹林画像石棺则被誉为宜宾市博物院的镇馆之宝。石棺由棺盖和棺身组成,棺盖为仿两面坡屋顶形,顶部有正脊和垂脊兽,瓦脊脊头雕刻“品”字形瓦当。头档雕刻单檐子母双阙,足档为伏羲女娲像,人首蛇身,伏羲左手托日,女娲右手托月,蛇身交缠。
棺身左侧面图案分为三格,内容丰富,包括角抵戏、蟾蜍、凤鸟、六博、仙人启门等。右侧图案内容分为五组,分别为骑马狩猎图、秘戏图、猿戏图、车骑出行图、仙人戏雀图。石棺采用多种雕刻技法,展现了汉代人的现实与理想生活、人间与仙境世界的生动画面,为研究汉代社会生活、思想意识、美术、宗教信仰和建筑艺术提供了宝贵资料。
四万年文明的缩影:《我住长江头》基本陈列
博物院的基本陈列《我住长江头——宜宾历史文化陈列》以“江”为媒,分为“江畔先民”“交往两江”“崛起三江”“雄镇江首”“临江都会”“大江情怀”六个单元。展览通过600余件(套)珍贵文物,串联展示了宜宾从远古时期以来四万多年的人类活动史。
其中,“江畔先民”单元展示了宜宾地区早期人类活动的遗迹;“交往两江”单元展现了宜宾作为川滇黔结合部重要交通枢纽的历史地位;“崛起三江”单元重点介绍了宜宾在三国时期的重要地位;“雄镇江首”单元展示了宜宾在唐宋时期的繁荣景象;“临江都会”单元呈现了明清时期宜宾的城市风貌;“大江情怀”单元则展现了近现代宜宾的历史变迁。
酒都酒风:四千年酒文化的传承
作为“酒都”,宜宾的酒文化源远流长。《酒都酒风——宜宾酒文化专题陈列》以时间为线索,用文物将具有历史时代印记的宜宾酒史重点展示,展现出宜宾美酒飘香的城市特色。展出图片100余幅、历史文物近100件(套)、现代酒类产品340余件,展现出宜宾美酒飘香的城市特色,凸显了宜宾4000多年的酿酒史和今日宜宾酒业的辉煌。
创新展览:让文物活起来
除了常设展览,宜宾市博物院还定期举办各类临时展览,如“苏东坡、黄庭坚名碑名拓展”“佛山木版年画精品展”等。这些展览不仅丰富了馆藏内容,也吸引了更多观众前来参观。
2024年春節期間,宜賓市博物院舉辦的“來自大灣區的祝福——佛山木版年畫精品展”更是引發了觀展熱潮。展覽共展出佛山市博物館館藏佛山木版年畫精品作140餘幅,分為“門神畫、門畫”“神像畫”“觀賞畫”“雜畫”“新年畫”“傳承及工藝”六個部分。
文化传承与创新:博物院的未来展望
宜宾市博物院不仅是文物收藏和展示的场所,更是文化传承和创新的平台。博物院通过“宜博课堂”“流动展览”等公共教育活动,让展览“走出去”,更好地服务大众。同时,博物院还积极运用现代科技手段,如AI算法、裸眼3D等,提升观众的观展体验。
随着宜宾市博物院的成功升级,这座承载着宜宾历史记忆的博物馆,必将继续发挥其在文物收藏保护及文化传承中的重要作用,为公众提供更加丰富、优质的文化服务,成为展示宜宾城市魅力的重要窗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