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小白 wenxiaobai
资讯
历史
科技
环境与自然
成长
游戏
财经
文学与艺术
美食
健康
家居
文化
情感
汽车
三农
军事
旅行
运动
教育
生活
星座命理

中国观众惹争议?网球观赛礼仪的文化冲突与解决方案

创作时间:
作者:
@小白创作中心

中国观众惹争议?网球观赛礼仪的文化冲突与解决方案

引用
腾讯
1.
https://new.qq.com/rain/a/20240927A05L3200

最近,中国网球在巴黎奥运会上创造奥运新历史,美网大满贯中郑钦文和王雅繁跻身女子单打八强和十六强。随着中国网球公开赛的开幕,国内的网球热潮也变得空前高涨,吸引大量观众入场观赛。然而,现场观众对网球文化与规则的认同仍存在认知问题,这可能导致选手受到干扰,影响比赛表现。

中国观众的"不文明"观赛行为

最近这几个月,中国网球忽然就迎来了由点及面的重大突破,先是在巴黎奥运会取得历史性突破,又在接下来的美网以及杭州、成都巡回赛里有多名选手表现亮眼,而随着中国网球公开赛的正式拉开序幕,国内的网球热潮也变得空前高涨,甚至吸引到了不少原本并不是网球爱好者的朋友买票入场观赛。

然而,一个尴尬的问题却也同时摆到了所有人的面前——中国网球比赛的现场观众,似乎对历来都对外来的网球文化不太感冒,以至于不少国外选手和国内选手,总是在采访中对此做出过或严厉、或委婉的批评,认为中国球迷还需要提高一下自己的素质。

当然,我们在这里要先行解释一下,所谓的中国观众素质不高,倒并不是说中国观众在赛场上有什么普遍意义上的不文明行为,诸如污言秽语之类的,而是说,中国观众对网球文化与网球规则的认同,还存在着一定的认知问题……

一个非常明显的例子就是,正在进行的中国网球公开赛中,中国选手王曦雨迎战格鲁比奇,在首盘抢七的关键时刻,正好轮到王曦雨发球,比赛气氛是僵持又紧张,这个时候,看台上的某位观众忽然大喝一声,想要给王曦雨加油,却不曾想,反而干扰到了她,造成了失误。

许多平时里不怎么接触网球的朋友,在看到这里的时候,定然会是满头雾水——帮选手加油有什么问题呢?

毕竟,在大多数体育比赛中,给主场球员加油,甚至给客场球员做一些无伤大雅的小障碍,只要不是太过分,都会被视为合理的主场优势——比如足球比赛里,主场观众会集体嘘客队里表现好的球员,主场球童也会在捡球的时候为主队控制时间等等,这些都是约定俗成的、被默许的观赛行为。

然而,在网球比赛里,却恰恰不能这样做。

因为在网球文化中,赛事观众想要给选手进行呐喊助威支持,就必须在比赛回合的间隙里,而其余的时间内最好就像一个木头人一样,既不要说话,也不要做出什么过大的动作,以保证场上的选手在没有任何干扰的情况下进行比赛。

网球文化与观众行为的冲突

我们在前面也说过了,对于全世界大部分体育赛事而言,观众的狂热早已成为了选手们的“兴奋剂”,甚至就是赛事文化本身的重要组成部分之一。

英超比赛里与比赛同步的嘹亮助威歌声,也从来没有选手说抱怨受到了影响;NBA赛事里,观众席上的各种搞怪行为,也会被认为是有趣的赛场谈资。

而在中国,大多数观众买票进场看比赛,主打的就是一个热闹,不管是赛事方和选手,又或者是观众,都更希望场子能够“热”起来,哪怕比赛沉闷一点,只要观众席上热热闹闹的,也算是没有白来一趟。

但偏偏,网球赛事,对观众的要求素来是严格、甚至有些严厉的,这也与网球运动的历史有一定的关系。

因为网球最开始诞生于法国的贵族运动,是一项优雅的绅士才能玩的娱乐活动,也是上流社会的一种重要的“社交”工具,尽管后来被普及到了平民阶层,但许多“赛事礼仪”也被顺势保留了下来。

而其中最为重要的一点在于,在传统的网球文化里,球场上的球员必须是“孤独”的,每个人在输赢面前都应该做到绝对平等、互相尊重、友谊至上。所以,对于网球而言,“风度”和“诚信”比其它都更重要,任何一丁点对球员的干扰都是不可允许且不被接受的。

对这一点体现得最明显的一条网球规则就是,一旦网球比赛开始之后,网球手是不允许与场外人员有任何言语交流的,甚至连教练都不行,球员在比赛中能够依靠的人就只有自己。

比如大家所熟知的、绰号“总理”的俄罗斯球手梅德韦杰夫,就曾经在澳网比赛中因为对手西西帕斯屡屡与自己的父亲兼教练进行违规交流而大发雷霆,认为对方严重违反了规则,要求裁判严惩对方。

球员的这种“孤独感”,正是网球赛事文化所竭力追求的“绝对公平”与“绅士风度”的体现——这正好与中国人追求热闹的性子产生了矛盾。

文化冲突与解决方案

说到这里,或许一些朋友就会有不同的意见了——这都什么年代里,还拿贵族运动和网球文化来说事,网球手们自己在比赛里不讲武德的情况多了去了,有滥用医疗暂停的、有赛后拒绝握手的、有摔拍子和拿球砸人的,这哪里贵族了?偏偏就要对观众那么多要求?

而且,其他赛事里的选手在面对嘈杂环境时一样能够拿出上佳的表现,怎么网球手就那么金贵,非要杜绝所有干扰?

更重要的是,观众是出了钱的,是来享受服务的,却反过来被规训,不能做这个、不能做那个,这难道不是网球赛事文化的傲慢吗?

诚然,这些说法都并非没有道理,但文化这种东西,有时候仅仅只是一种约定俗成的自然而然,真的没有什么道理可以讲的。

就像有些国家的妇女同志,就必须全身都穿着罩袍;有些国家互相表示亲热的时候,就必须用脸颊互相贴贴;有些国家婚礼穿白色但有些国家只有葬礼才穿白色……

这些文化就是历史积淀所造成的某种“约定俗成”。

网球亦是如此,确实这项运动兴起于贵族之间,现在又已经全面平民化,但它的一些赛事文化经过多年传承之后,也确实是有着自己的讲究。

咱们中国此前并没有多少网球历史与传承,对网球文化这块有一些不理解、甚至是不接受,这都是非常正常的现象,但在一些无伤大雅的细节方面,观众们就应该做到去主动适应和尊重这种网球文化。

为什么?

答案其实很简单,因为全世界大部分网球选手都是在这种网球文化里被培养出来的。

几乎所有的足球和篮球选手,从小就习惯了观众的狂热,不会受到太多的影响,但绝大多数的网球选手却是真的很容易被场外因素所影响。

这一点,哪怕是中国选手也一样——因为他们从青训开始,就被浸泡在这样的网球文化环境里。

比如当前的中国网球一哥张之臻,在去年的上海大师赛里,就屡屡被热情的本土观众助威声所打扰,甚至因此多次技术失误,而在杭州亚运会里,他也多次因为观众席上频繁的吵闹和走动而情绪失控。

还有大家所熟知的郑钦文,在杭州亚运会上,也曾经因为观众的频繁走动,忍无可忍,直接对着观众席大声怒斥:“上面的能别走了吗?谢谢!对就那边。”

所以,在全世界绝大部分网球手都已经默认这种规则和文化的情况下,观众们只有自己去主动适应这些看似不合理的规则,才能让选手们不受干扰地发挥出自己的最高水平,为观众献上质量高超的比赛。

文化磨合与相互理解

我们再次强调,所谓的中国观众素质不高,纯粹的就是文化冲突的问题,任何企图以此来上纲上线的行为都是不可取的。

毕竟,四大满贯赛事里,也只有欧洲的温网和法网才能严格地遵循各种观赛礼仪,而澳网和美网的观众,多年以来也一直以素质不高而闻名,尤其是美网……

毕竟美国人同样也以爱热闹而闻名于世,美网观众的小动作与制造噪音水平,倒是比中国观众还要略胜几分,而且,他们的素质不高可就不是什么文化冲突而导致的违反观赛礼仪了,单纯就是真的素质不高!

比如大小威刚出道的时候一直被不少美网观众嘲笑、讽刺甚至是谩骂;郑钦文前不久也在美网里遭遇了观众的种族歧视,不过她没有惯着,而是直接霸气回怼,大快人心。

要说欧洲多好嘛,这不也有欧洲观众在赛场里直接对塞拉斯行刺的事儿……

举这些例子并不是为了抬杠或者证明“国外也不行”,而是想要告诉大家,观赛礼仪这种事情,单纯的就是一个文化磨合,实在是没有必要上升到其他层面。

当然,这里面也有赛事主办方和网球运动推广方的工作做得不到位的地方——比如通过实体球票或者网络短信等方式给予观众更多的赛事文化科普,把道理讲得再透一些,增进彼此之间的相互理解,这样的文化冲突自然也会更少一些。

就像郑钦文,在这次中国公开赛前参加品牌方活动时,面对记者的提问,谈到中国观众的素质问题,她的回答是既巧妙、又得体,还直接提供了指导球迷行动的参考范本:“我觉得要么在我打出一个非常精彩的球之后,你们可以大声欢呼,要么就是在我输球的时候,你们可以多给我一点鼓励。如果在我赢得还算不错的时候(得分),就一切正常,不需要发出太大声音,输的时候(丢分)就做出一点改变。”

不管怎么说,中国网球的底子确实是有些薄,体现在赛场内外方方面面上都是,由此导致了文化冲突也确实没有什么办法,但真诚和互相尊重永远是最好的沟通。

© 2023 北京元石科技有限公司 ◎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42949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