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小白 wenxiaobai
资讯
历史
科技
环境与自然
成长
游戏
财经
文学与艺术
美食
健康
家居
文化
情感
汽车
三农
军事
旅行
运动
教育
生活
星座命理

《封神》特效大揭秘:观众热议不断!

创作时间:
作者:
@小白创作中心

《封神》特效大揭秘:观众热议不断!

引用
豆瓣
14
来源
1.
https://movie.douban.com/review/16458417/
2.
https://movie.douban.com/review/16455417/
3.
https://post.smzdm.com/p/a44eogql/
4.
https://new.qq.com/rain/a/20250130Q02U5A00
5.
https://www.lifeweek.com.cn/h5/article/detail.do?artId=241364
6.
https://www.sohu.com/a/854808568_122066681
7.
https://www.thepaper.cn/newsDetail_forward_30072443
8.
https://www.36kr.com/p/3154906145511943
9.
https://new.qq.com/rain/a/20250203A037T600
10.
https://new.qq.com/rain/a/20250203A00KDP00
11.
https://www.stcn.com/article/detail/1515916.html
12.
http://www.news.cn/20250129/42330bf4fed44545b2171a5784c4e04b/c.html
13.
https://www.cnwnews.com/yule/2025/0130/19712.html
14.
http://www.news.cn/politics/20250129/bc11e7ec8b1e48b2a3ce60e58819dbd9/c.html

备受瞩目的《封神第二部:战火西岐》在蛇年春节档上映后引发广泛讨论,观众对于第一部略显粗糙的特效是否有所改善和升级尤为关注。作为中国魔幻电影里程碑之作,《封神》系列电影不仅展示了中国电影产业在工业化制片流程和特效技术上的提升,还通过国际化的合作和技术手段实践中国特色美学。特效大片逐渐成为中国电影产业的重要力量,而《封神》系列电影的成功也引发了对特效大片现阶段发展得失的深入探讨。

01

特效技术的突破与争议

《封神第二部》在特效制作上投入巨大,后期团队规模扩大至2900人,整体创作团队超过11000人。导演乌尔善在采访中详细介绍了续作在电影与科技融合方面的创新尝试。例如,片中出现的墨麒麟、花狐貂等生物数字角色,其骨骼、肌肉、表皮组织结构都进行了重新设计与制作,同时融入更多对演员形体与面部的细致捕捉,使得这些角色的动作和面部表情呈现更为丰富。

值得一提的是,封神第二部中“三头六臂”的殷郊法相在“封神”系列中首次出现。乌尔善表示,在这一形象的设计上,使用了一种全新技术——体积捕捉。“我们通过这种技术,把演员真实表演用150台摄像机全部记录和捕捉下来,用作角色的贴图,进而进行这一角色的刻画。”

然而,尽管制作团队采用了全球领先的特效技术,但观众的反馈却呈现出两极分化。有人称赞特效达到了国产大片的高水准,但也有观众对某些特效场景表示失望,认为“三头六臂”特效粗糙,被吐槽像“蓝精灵”,天界场景的贴图质量也被视为低劣,法术效果和战斗场面有“复制粘贴”的感觉,使观众难以沉浸其中。

这种差异化的评价反映了中国电影特效技术在快速发展的同时仍面临诸多挑战。一方面,技术的进步为电影制作提供了更多可能性;另一方面,如何将技术与艺术完美结合,创造出既震撼又自然的视觉效果,仍然是中国电影人需要不断努力的方向。

02

文化元素的融合

《封神》系列的成功不仅在于其宏大的特效场面,更在于其对传统文化的深度挖掘和创新表达。在创作阶段,主创团队前往河南、陕西、山西等多地进行采风,将大量传统文化元素融入电影中。

例如,片中的魔家四将取材自唐代画家吴道子所绘《八十七神仙卷》。在建筑风格上,剧组采用穿斗式的建筑方式搭建了50多座单体木构建筑,展现了我国古代建筑艺术的特色。音乐方面,第二部着重呈现《诗经》中“风”的部分,音乐总监蒙柯卓兰根据对古代民间音乐旋律的想象谱写成曲,最终呈现出片中带有质朴且浓烈感情的音乐。

这些文化元素的融入,不仅丰富了电影的艺术表现力,也体现了中国电影人对传统文化的尊重和传承。通过现代化的电影语言,这些传统文化元素得以重新诠释和传播,为观众提供了一次深入了解中国传统文化的机会。

03

剧情与人物塑造

在《封神第二部》中,邓婵玉成为影片的一大亮点。她不仅在战场上杀伐决断、心怀大义,其武打动作也行云流水,集潇洒与英气于一身。扮演邓婵玉的那尔那茜是蒙古族人,她为内娱提供了一张极具辨识度的脸庞,丹凤眼、高颧骨,线条凌厉清晰,眼神果敢坚毅,一洗内娱多年来被柔美女性霸屏的审美风气。

邓婵玉的惊艳亮相,离不开造型的加持。她总是一身戎装,披坚执锐,走起路来大步流星,放在男儿云集的战场上也毫不违和。剧组的封闭式训练在人物身上也成效显著,邓婵玉的大量戏份都涉及交战,贡献出了好几场精彩绝伦的打斗场面。一次是她和姬发(于适饰)手持兵刃在马背上厮杀,充分利用了丰富的动作调度,制造出了刺激的紧张感。还有两次是她和姬发在水上交战,足以窥见影片在动作戏的设计上下足了功夫。战斗中的邓婵玉与马的配合异常重要,过程中既要杀敌,还要防备坠入水中。虽然远景有特效辅助,但近景搏斗依然需要营造出真实感,没有日复一日的扎实训练很难瞒过观众的眼睛。

除了邓婵玉的惊艳亮相,《封神2》比较突出的看点无疑是神魔大战,这自然是承袭了原著小说的奇幻元素。相较于《封神1》更多围绕凡人展开的剧情,《封神2》中加入了更多神仙和妖魔的混战,让影片的视效场景得到进一步升级,更加贴近一部商业大片的质感。在第一部彩蛋中匆匆一瞥的魔家四将和他们的法器正式登场,青云剑、混元伞、碧玉琵琶和花狐貂都一一亮相;闻太师和他的坐骑墨麒麟造型威武,一套十绝阵法将影片气氛推至高潮;殷郊复活后的法相火力全开,蓝身赤发、三头六臂,直接将西岐的战斗力提升了数倍;哪吒和杨戬的戏份也比第一部多了不少,混天绫和五行遁术终于有了用武之地。

04

未来展望

《封神》系列不仅展示了中国特效大片的整体水平,也为未来中国电影产业的发展提供了宝贵的经验。期待中国电影制作团队在发掘更多优秀的中国IP的同时,继续深化对传统文化的探索与传播,形成文化间的情感共鸣。中国电影市场的不断壮大将为特效发展提供更多机遇,未来的中国电影将更具特色,走向更广阔的国际舞台。

© 2023 北京元石科技有限公司 ◎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42949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