董枝明:中国恐龙研究的传奇人物
董枝明:中国恐龙研究的传奇人物
2024年10月20日,中国古生物学界传来一则令人悲痛的消息:被誉为“中国恐龙研究第一人”的董枝明先生在北京逝世,享年87岁。这位毕生致力于恐龙研究的科学家,用他的一生书写了一段关于热爱与坚持的传奇。
从复旦学子到“恐龙王”
董枝明1937年出生于山东威海,自幼对古生物充满浓厚兴趣。1962年,他毕业于复旦大学生物学系,随后师从中国古脊椎动物学奠基人杨钟健先生,开始了他的恐龙研究生涯。
董枝明的足迹遍布全球,从中国的自贡、禄丰到加拿大的北极地区,都留下了他孜孜不倦探索的身影。他不仅是全球为恐龙命名最多的人,共命名了40余种恐龙,这一成就使他成为名副其实的“龙王”。
自贡恐龙博物馆的奠基人
董枝明与四川自贡的缘分,始于上世纪70年代中后期。1973年,自贡市中区伍家坝发现的侏罗纪晚期恐龙化石堆积群,引起了国内外古生物界的广泛关注。董枝明应邀参与研究,并出版了《四川盆地侏罗纪恐龙化石》这一川渝地区首次系统研究恐龙的学术专著。
1977年,董枝明在自贡市郊大山铺万年灯一处恐龙化石点进行野外发掘时,采集到了由其研究命名的“李氏蜀龙”正型标本,为自贡恐龙的研究奠定了坚实基础。1979年12月,为“中英联合恐龙考察国际合作项目”选点的董枝明再次来到自贡,在大山铺发现正被工程基建施工暴露出的大面积恐龙化石,由此揭开了大山铺恐龙的神秘面纱。
1983年,董枝明开始担任自贡恐龙博物馆的科学顾问。他倾注心血,为博物馆的科学研究、人才培养、出境展览和事业发展做出了巨大贡献。他不仅为自贡恐龙博物馆培养了一名硕士研究生,使之成为恐龙研究领域的佼佼者,还在新疆、内蒙古、云南等野外考察时带上自贡恐龙博物馆的新人,给予他们无微不至的关怀与帮助。
中国恐龙研究走向世界的开拓者
改革开放后,迎来了“科学的春天”,也迎来了世界恐龙发现史上的一次壮举:1986-1990年的“中国-加拿大恐龙考察计划”。作为中方野外负责人,董枝明和中国科学院古脊椎所的同仁们通过这次考察极大地促进了中国古脊椎动物学的发展,让中国恐龙的研究走向世界。
值得一提的是,董枝明还是首位在北极地区发现恐龙化石的中国人。他在北极的科考经历,不仅展现了中国科学家的探索精神,也为中国古生物学赢得了国际声誉。
学术成就与国际荣誉
董枝明的学术成果丰硕,著有多部重要作品,如《四川盆地侏罗纪恐龙化石》《恐龙大地》《中国恐龙》等。这些著作不仅推动了学术发展,也为普及恐龙知识发挥了重要作用。
2018年,美国《时代》杂志出版了一期名为“伟大的科学家——改变世界的天才和远见者们”的特辑,列出了古往今来最伟大的101名科学家,包括伽利略、牛顿、居里夫人、爱因斯坦和霍金等,而81岁的董枝明作为唯一的一名亚洲科学家名列其中。
科普教育的热心使者
董枝明不仅是杰出的科学家,更是深受青少年喜爱的科普先驱。他多次参与科普讲座和活动,为博物馆展览和科普书籍作序,在河源等地开展科普教育活动。他以其专业的学识和通俗易懂的语言,为无数“小恐龙迷”启蒙,这一贡献不亚于其在恐龙研究领域的众多建树,甚至对古生物学的发展有着更长远意义。
斯人已去,风范永存。董枝明先生将一生奉献给了“自己最喜欢做的事”,始终保持着对科学的热爱和敬畏之心,不断在古生物学的领域深耕细作。他这种永不停止探索的精神、为事业燃尽光和热的情怀、不为名利所扰的风骨以及豁达博爱的人生态度,深深感染着我们。他的名字,也必将和恐龙联系在一起,被我们怀念、追思,不会忘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