市场监管部门严查食品安全:你最关心什么?
市场监管部门严查食品安全:你最关心什么?
近日,全国各地市场监管部门掀起了一场食品安全大检查行动。从黑龙江到广东,从大型商超到街边小店,执法人员深入一线,严查食品生产、流通、餐饮等各个环节,全力守护人民群众“舌尖上的安全”。
食品安全问题频发,引发公众担忧
在市场监管部门加大检查力度的背后,是近年来食品安全问题的频发。从儿童食品中的添加剂超标,到外卖食品引发的食物中毒,食品安全问题已经成为公众关注的焦点。
儿童食品中的添加剂问题尤为引人关注。有家长反映,一些儿童食品中竟然添加了多达十几种食品添加剂,包括防腐剂、色素、香精等。这些添加剂可能对儿童的生长发育造成不良影响,甚至通过胎盘传递给胎儿,给下一代带来潜在风险。
外卖食品安全问题同样不容忽视。一位消费者在食用外卖后出现严重不适,经医院诊断为肠胃炎。然而,在维权过程中却遭遇重重困难:商家态度恶劣,拒绝赔偿;消费者因缺乏证据,无法通过法律途径维权。这一案例暴露出外卖食品安全存在诸多隐患,同时也反映出消费者在维权过程中面临的困境。
市场监管部门重拳出击,严查食品安全
面对食品安全问题,市场监管部门迅速行动,采取了一系列措施。
2024年5月,市场监管总局印发《食品安全风险管控清单》,涵盖33项具体风险点,指导食品生产经营企业精准防控风险。这份清单不仅为企业提供了风险识别和防控指南,也为监管部门开展监督检查提供了重要参考。
各地市场监管部门积极响应,纷纷开展食品安全专项检查行动。以黑龙江省为例,春节期间,全省各地市场监管部门重点检查了年夜饭餐饮服务单位、大型商超、农贸市场等场所,严查食品原材料采购、储存条件、食品添加剂使用情况等。执法人员还对冷链食品进行追溯管理,确保来源可查、去向可追。
完善监管体系,提升食品安全水平
尽管市场监管部门采取了多项措施,但食品安全问题依然存在。要从根本上解决这一问题,需要建立更加完善的监管体系。
首先,应进一步完善食品检测和认证体系。例如,FSSC22000食品安全体系认证和ISO22000食品安全管理体系认证等国际标准的推广,有助于提升我国食品企业的管理水平。同时,应加强对食品检测机构的监管,确保检测结果的准确性和公正性。
其次,应加强行业自律和企业主体责任落实。企业应建立健全食品安全管理制度,定期开展食品安全风险自查,及时消除安全隐患。此外,企业还应加强员工培训,提高食品安全意识和操作技能。
最后,消费者也应提高自我保护意识。在购买食品时,要仔细查看配料表和营养成分表,选择信誉度高的品牌和商家。在食用外卖时,要注意留存相关证据,以便在出现问题时能够及时维权。
食品安全关系到每一个人的健康和生命安全,需要政府、企业和消费者共同努力。我们期待,在各方的共同努力下,我国的食品安全水平能够不断提升,让人民群众吃得放心、吃得安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