传承黄旭华精神,科技企业如何续写创新篇章?
传承黄旭华精神,科技企业如何续写创新篇章?
“中国核潜艇之父”黄旭华院士于2025年2月6日逝世,享年99岁。这位为中国核潜艇事业奉献一生的科学家,用实际行动诠释了什么是真正的爱国情怀和创新精神。作为中国第一代核潜艇工程总设计师,黄旭华院士带领团队在极其艰苦的条件下,仅用10年时间就研制出中国第一艘核潜艇,创造了世界核潜艇研发史上的奇迹。
黄旭华院士的精神内涵丰富,主要包括三个方面:
自主创新精神:在没有任何外援的情况下,黄旭华院士带领团队从零开始,攻克了核潜艇研制中的多项关键技术难题。他们通过拆卸国外模型、手工计算等方式,最终成功研制出完全自主知识产权的核潜艇。
艰苦奋斗精神:在物资匮乏、技术落后的年代,黄旭华院士和他的团队靠着算盘和计算尺,完成了大量复杂的计算工作。他们经常加班加点,甚至在试验现场一住就是几个月,展现了非凡的毅力和决心。
无私奉献精神:为了保守国家机密,黄旭华院士隐姓埋名30年,与家人聚少离多,甚至未能见父亲最后一面。他将个人利益置之度外,全身心投入到核潜艇事业中,用自己的青春和汗水浇筑了国之重器。
当前,我国科技企业正面临着前所未有的发展机遇和挑战。一方面,全球科技创新进入空前密集活跃的时期,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正在重构全球创新版图;另一方面,我国科技发展也面临着一些问题,如科技创新体系不够完善、企业创新主体地位不够突出等。在这种背景下,传承和发扬黄旭华精神显得尤为重要。
首先,企业需要坚持创新驱动发展战略,将技术创新作为核心竞争力。高通公司就是一个很好的例子。该公司通过持续的技术创新和生态系统建设,为新质生产力提供了强大动力。他们基于5G和AI技术,与产业链上下游企业紧密合作,共同推进科技创新和产业发展。
其次,企业需要建立科学的人才培养和激励机制。中国联通软件研究院通过优化职位与薪酬体系,激发科研人才的创新活力。他们针对IT和互联网行业的特点,建立了“市场化、双通道、多族群、谈薪制”的职位发展体系,为员工提供了清晰的职业发展路径。
再次,企业需要培育创新文化,营造良好的创新氛围。戴尔科技集团通过人工智能推动企业创新,强调从人员、技术和流程三个维度出发,通过运营优化、新业务拓展、商业增长领域探索及人才培养四个战略方向,共同推动企业实现高质量发展。
最后,企业需要具备长远的战略眼光和坚定的执行力。陕鼓集团紧跟国家政策和行业发展趋势,不断进行技术迭代升级。他们将世界一流的储能技术与能源互联岛技术相结合,创新开发了EISS4.0系统解决方案,为企业发展注入了新的动能。
黄旭华院士虽然离我们而去,但他的精神将永远激励着我们。在新时代的征程中,科技企业应该传承和发扬黄旭华精神,以自主创新为动力,以艰苦奋斗为底色,以无私奉献为追求,为建设科技强国贡献自己的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