布洛芬:缓解疼痛的神器?
布洛芬:缓解疼痛的神器?
深夜,你被一阵剧烈的牙痛惊醒,辗转反侧无法入睡。这时,你想起家里常备的布洛芬,赶紧吞下一颗。不出半小时,疼痛果然有所缓解,你终于能安心入睡了。
这样的场景,相信很多人都经历过。布洛芬,这个被誉为“止痛神药”的非处方药,以其快速有效的止痛效果赢得了众多人的青睐。但是,布洛芬真的像传说中那样神奇吗?今天,就让我们一起来揭开布洛芬的神秘面纱。
布洛芬是什么?
布洛芬(Ibuprofen)是一种非甾体抗炎药(NSAID),主要通过抑制环氧化酶减少前列腺素合成,从而发挥解热、镇痛和消炎的作用。它最早于1961年由英国Boots集团的研究人员发明,如今已成为全球广泛使用的非处方药。
布洛芬的作用范围非常广泛,可以缓解轻至中度疼痛,如头痛、关节痛、牙痛、肌肉痛、神经痛及痛经等,同时也可用于普通感冒或流行性感冒引起的发热。此外,它还被用于治疗类风湿性关节炎、骨关节炎等疾病。
如何正确使用布洛芬?
虽然布洛芬是常见的非处方药,但并不意味着可以随意使用。正确的使用方法和注意事项非常重要。
使用方法:
- 成人:口服常用剂量为每次0.4~0.6克,每日3~4次;缓释胶囊则为每次0.3~0.6克,每日2次。
- 儿童:根据体重调整剂量,具体如下:
- 1~3岁(10~15kg):每次50mg
- 4~6岁(16~21kg):每次100mg
- 7~9岁(22~27kg):每次150mg
- 10~12岁(28~32kg):每次200mg
注意事项:
禁忌人群:
- 对布洛芬、阿司匹林或其他非甾体抗炎止痛药过敏者
- 有哮喘史的儿童
- 有心、肝、肾功能不全的患者
- 孕妇或哺乳期妇女
- 高血压、高血脂或高血糖患者
- 曾心脏病发作、有心血管疾病或心脏病家族史的人士
- 中风家族史
- 准备或近期曾经接受心脏搭桥手术的人士
- 胃溃疡或胃出血患者
- 凝血功能异常者
药物相互作用:
- 不宜与血清素(SSRI)类药物合用,会增加出血风险
- 不宜与血压药合用,会影响肾功能
- 不宜与阿司匹林、利尿剂、锂盐、甲氨蝶呤等药物合用
不良反应:
- 常见副作用包括胃灼热、恶心、腹泻、头痛等
- 过量服用可引起胃肠道出血
- 长期使用会增加心血管事件风险
- 可能损害听力
布洛芬使用体验分享
小红书上一位网友分享了她使用布洛芬的经历:“在地铁上痛到发抖,浑身冷汗,想吐,眼前冒星星,被好心人让座之后吃了一粒,缓了好久终于活过来了。”
另一位网友则分享了她给孩子使用布洛芬的经验:“宝宝发烧时,布洛芬的效果比对乙酰氨基酚更持久,一次可以维持6-8小时,但要注意24小时内不能使用超过4次。”
布洛芬虽好,但不是万能药
虽然布洛芬在缓解疼痛和发热方面效果显著,但它并不是万能药。过度依赖布洛芬可能会掩盖病情,延误治疗。而且,长期使用或过量使用都会带来严重的副作用,如胃肠道出血、心血管事件等。
因此,在使用布洛芬时,一定要遵医嘱或严格按照说明书使用,不要随意增加剂量或延长使用时间。如果症状持续不缓解,应及时就医,寻找更合适的治疗方案。
布洛芬确实是一个缓解疼痛的好帮手,但请记住,它只是缓解症状的药物,并不能根治病因。在享受布洛芬带来的便利时,也要时刻保持警惕,合理用药,才能真正发挥它的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