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小白 wenxiaobai
资讯
历史
科技
环境与自然
成长
游戏
财经
文学与艺术
美食
健康
家居
文化
情感
汽车
三农
军事
旅行
运动
教育
生活
星座命理

锅包肉背后的故事:从道台府到餐桌的百年传奇

创作时间:
作者:
@小白创作中心

锅包肉背后的故事:从道台府到餐桌的百年传奇

引用
腾讯
10
来源
1.
https://new.qq.com/rain/a/20240705A013XY00
2.
https://www.sohu.com/a/816029819_121911505
3.
https://hlj.sina.com.cn/news/b/2024-07-05/detail-incazvwu2237328.shtml
4.
https://new.qq.com/rain/a/20241228A07A4V00
5.
https://news.cctv.com/2024/02/17/ARTIUEVUqXZiDPEWg5mvzRmb240217.shtml
6.
https://www.baike.com/wikiid/1726313144174163100
7.
https://www.chinanews.com.cn/sh/2025/01-21/10357215.shtml
8.
https://k.sina.cn/article_7014268459_p1a2153e2b00100jfwu.html
9.
https://www.xindb.com/static/content/TGGJ/2024-12-11/1316426669158588639.html
10.
https://zh.wikipedia.org/wiki/%E7%BD%97%E5%AE%8B%E6%B1%A4

在东北菜系中,有一道菜以其独特的酸甜口感和外酥里嫩的质感征服了无数食客的味蕾,它就是锅包肉。这道看似普通的菜肴背后,却隐藏着一段鲜为人知的历史故事。今天,让我们跟随老厨家第四代传人郑树国,一起探寻锅包肉背后的传奇。

01

从道台府到餐桌:锅包肉的诞生

故事要从清朝末年的哈尔滨说起。当时的哈尔滨作为中俄贸易的重要城市,吸引了大量外国商人和官员。在这样的背景下,道台府的主厨郑兴文面临着一个棘手的难题:如何让不习惯中式口味的外国宾客也能享受中国美食?

郑兴文,这位出生于1861年的满族厨师,15岁便进入北京恭王府学厨,24岁在北京东华门大街开办“真味居”饭庄。1907年,他来到哈尔滨担任滨江关道(俗称道台府)的主厨。凭借其精湛的厨艺和创新精神,他开始尝试改良传统鲁菜“焦烧肉片”。

02

融合中西:一道菜的诞生

郑兴文发现,外国宾客尤其是俄罗斯人,对传统中式菜肴的咸鲜口味并不感冒。于是,他大胆地将这道菜的口味从咸鲜改为酸甜,并巧妙地加入了水果元素。这种创新不仅保留了肉片外酥里嫩的口感,还让菜肴更符合西方人的饮食习惯。

然而,最初的尝试并不完美。由于出锅后未能及时品尝,原本外脆内嫩、酸甜适中的锅包肉逐渐失去了其诱人的风味,从而遭到了食客们的忽视。面对此景,郑兴文匠心独运,决定将原有的“烹汁”技法革新为“熘汁”工艺,并巧妙地添入番茄酱,此举不仅让锅包肉的色泽更加诱人,即便久置,其风味亦能持久保鲜,不失鲜美。改良后的这道菜总算得到了食客们的认可,进而走红。

03

名称的由来:一个有趣的误会

这道菜最初被郑兴文命名为“锅爆肉”,意在区分于传统京菜。然而,由于俄语中“爆”音近“包”,久而久之,此菜便以“锅包肉”之名流传开来,成为哈尔滨乃至中俄文化交流中的一道独特风景。

04

从官府到民间:锅包肉的传承与发展

1922年,郑兴文与其子郑义林在哈尔滨埠头区俄国街中国十道街开设私家餐馆,时人习称“老厨家”。老厨家以顾客为中心,灵活定制菜肴,尤其是以锅包肉为代表的滨江官膳佳肴,其独特的中西结合、南北交融风味,迅速成为哈尔滨地方菜的重要支柱。

随着老厨家名声鹊起,郑氏菜肴及其背后的饮食文化体系在哈尔滨深深扎根,老厨家不仅服务于外国友人、达官显贵,更广泛惠及社会各界。1938年,日本在侵占的东北地区推行“饭店组合”经济管制措施,导致老字号“老厨家”因经营困境而不得不暂停营业。随着日本帝国主义对东北三省的侵略加剧,“老厨家”的辉煌岁月于该年戛然而止,郑兴文先生抱憾辞世,其子郑义林转而投身厚德福饭庄,担任主厨之职,继续着烹饪艺术的传承。

05

结语:一道菜的文化意义

锅包肉不仅是一道美味的菜肴,更是一段中外文化交流的佳话。它见证了哈尔滨这座城市的开放与包容,体现了中国厨师的创新精神。如今,这道菜已经从最初的“锅爆肉”发展出多个版本,但其核心——酸甜酥脆的口感和中西合璧的烹饪智慧,始终未变。

在东北人的餐桌上,锅包肉早已超越了一道普通菜肴的意义。它不仅是检验厨师手艺的“试金石”,更承载着东北人热情好客的文化传统。正如郑树国所说:“锅包肉的历史,就是一部中俄饮食文化交流的缩影。”

© 2023 北京元石科技有限公司 ◎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42949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