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小白 wenxiaobai
资讯
历史
科技
环境与自然
成长
游戏
财经
文学与艺术
美食
健康
家居
文化
情感
汽车
三农
军事
旅行
运动
教育
生活
星座命理

孟良崮战役后,四名将领如何成功"翻盘"

创作时间:
作者:
@小白创作中心

孟良崮战役后,四名将领如何成功"翻盘"

引用
搜狐
1.
https://www.sohu.com/a/834427456_121199205

孟良崮战役是解放战争中的一场关键战役,此役不仅导致国民党整编第74师全军覆没,也牵连出一系列高层人事变动。蒋介石震怒之下,将陆军总司令顾祝同、第一兵团司令汤恩伯、整编第25师师长黄百韬和整编第83师师长李天霞列为问责对象。然而,这四人最终却都得以全身而退,甚至在后来的仕途中更进一步。他们是如何成功"翻盘"的?

张灵甫是蒋介石的爱将之一,孟良崮战役大败,张灵甫毙命之后,蒋介石大发雷霆之怒,他要大开杀戒,严厉惩治有过、有罪之人。
有四个人成为众矢之的,他们是国防部郑州指挥所主任顾祝同、第一兵团司令汤恩伯、整编第25师师长黄百韬,还有整编第83师师长李天霞。
这四个人分别要承担战略、战役、战术协同三个层面的责任。
可是,“天雷滚滚”之后,天空并没有飘下几滴雨水,这四个人居然安然无恙,平安过关。
张灵甫
蒋介石对他们的处置都可以归结为四个字-轻描淡写。
人们不禁要问,顾祝同他们究竟要不要对张灵甫之死承担责任?
他们最终能够成功“翻盘”,转危为安,究竟靠的是什么手段?
首先说一下他们的责任。
蒋介石认为,顾祝同身为国民党陆军总司令,在孟良崮战役中,他的排兵布阵绝对是有问题的,用兵战略上也有过错,因此,才导致了孟良崮战败。
所以,顾祝同在战略这个层面上难辞其咎。
再说汤恩伯,他是张灵甫的顶头上司,在战役层面上,蒋介石认为,汤恩伯至少犯有两大过错-指挥不力、支援不济。
蒋介石把汤恩伯召回南京,他要当面问个清楚。
汤恩伯熟知老蒋的习性,借故拖延了一个月,才硬着头皮去了南京。
据说,见到汤恩伯之后,蒋介石劈头盖脸就是一通怒骂,更是勒令汤恩伯跪下,甚至抡起拐杖,打得汤恩伯满头是血。
最后,还是顾祝同等人从中劝说,蒋介石这才罢休,让汤恩伯“滚”了出去。
由此可以看得出来,孟良崮战败,张灵甫之死,的确让老蒋揪心般痛苦。
整编25师师长黄百韬直接参加了营救张灵甫的行动,但是以失败告终。
他的官衔比不上顾祝同、汤恩伯,又不是黄埔嫡系,按惯例,黄百韬似乎在劫难逃。
可是,在“南京国防部”召开的军事检讨会上,黄百韬的一番陈述却让事态“峰回路转”,顾祝同、汤恩伯借机得以成功“翻盘”。
老照片
其实,黄百韬的陈述都是在顾祝同的幕后安排、汤恩伯的“悉心指导”下精心准备的。
在“检讨会”上,黄百韬出人意料地主动承担了责任,孟良崮战败、张灵甫战死既成事实,救援不力的责任怎么也抵赖不了。
不过,黄百韬坚持声称自己“已尽全力增援,且伤亡万余”。
事实上,黄百韬也确实是出力救援张灵甫了,在几路国军援兵中,唯有黄百韬所部打得最猛,死伤也最多。
黄百韬再三强调:张灵甫擅自作主,完全不听上司的命令,实属狂妄自大,刚愎自用,这是导致第74师全军覆没的主要原因。
总之,指挥所、兵团没有任何责任。
随后,顾祝同、汤恩伯等人趁热打铁,纷纷发言,痛斥张灵甫桀骜不驯、不听指挥,孤军冒进,不但打乱了整个“鲁南会战”的作战部署,还葬送了整编第74师。
于是,原本的“检讨会”开成了“声讨会”,矛头集中指向张灵甫。
这就是顾祝同、汤恩伯他们精心谋划的“以死赌生”之计。
最后,老蒋高高举起的棒子便轻轻地落了下来,顾祝同被罢免了陆军总司令的职务,汤恩伯背了个“撤职留任”的处分,黄百韬则顺利过关,只挨了个“记过”处分。
黄百韬“挺身而出”的“义举”不但救了自己,也帮助顾祝同、汤恩伯顺利过关。
因此,顾祝同对黄百韬更加信任有加,1948年组建第七兵团时,黄百韬轻轻松松地当上了兵团司令。

张灵甫殒命处
不过,黄百韬“官运亨通”的好日子很快就到了头,在淮海战役中,黄百韬被华东野战军团团包围,最后战败而亡,终年48岁。
那么,整编83师师长李天霞的境况又是怎样的呢?
1947年5月17日,整编第74师全军覆灭,当时,李天霞的处境比其他三位更“凶险”。
孟良崮枪声刚落,老蒋的“索命电”就发到了徐州:“李天霞就地枪决”!
李天霞人称“黄埔老油条”,许多人都认为此番“凶多吉少”,难逃一死。
坊间传闻,李天霞与张灵甫向来不睦,此次营救张灵甫,李天霞根本没有出力,更谈不上“尽力”了。
其实这也难怪,当时李天霞的部队近在咫尺,是最有条件营救张灵甫的部队。
因此,有人说李天霞这是“公报私仇”,见死不救,李天霞想要解释、声辩,也没有什么人相信他的话。
那么,李天霞跟张灵甫究竟有什么恩恩怨怨呢?
这事都跟第74军、跟王耀武有关。
1944年2月25日,第74军军长王耀武擢升第24集团军总司令,外界纷纷猜测,第74军军长的宝座非李天霞莫属。
李天霞也是这么想的,他已经从遵义回到湖南邵阳,做好了接手第74军的一切准备。
李天霞和王耀武都是黄埔三期毕业生,论资排辈来说,李天霞应该是第74军的“老人”了,资格老,辈分高。
王耀武担任补充第一旅旅长时,李天霞是补一旅第三团上校团长,补一旅扩编为第51师,李天霞是该师少将副师长。
第51师和58师合组第74军时,李天霞是51师少将副师长兼153旅旅长,张灵甫和邱维达还只是他手下的团长。
孟良崮
因此可以说,李天霞确实是王耀武军事集团早期的二号人物。
1939年6月,王耀武晋升第74军军长,李天霞顺理成章擢升第51师师长,后来又晋升第74军中将副军长。
可是,当王耀武离开第74军,却突然把军长的“交椅”交给了第100军军长施中诚。
在王耀武令人眼花缭乱的动作背后,分明透露出两个信息:
王耀武明显在栽培张灵甫,而张灵甫当时只是个师长,接任军长的资历还不够,必须再“熬”一个过程;
“老资格”李天霞虽然升职为100军军长,却被踢出了第74军系统,从此,张灵甫前面再无障碍。
对王耀武的安排,李天霞心中有苦却说不出来,而且,王耀武“如日中天”,李天霞也奈何不了他。
于是,李天霞只得把怨气发泄到了他的老部下、也是竞争对手张灵甫身上。
抗日战争胜利后,第100军改制为整编第83师,李天霞又成为了中将师长。
当张灵甫深陷危机时,李天霞起初或许只是想要挫挫他的锐气,其中不乏看张灵甫笑话的意味。
只是他有两个想不到:一是张灵甫居然被全歼了,其二是老蒋后面真的急了眼,要动真格了。
据称,是他的部下罗文浪“救”了他一命。
当时,李天霞为应付、交差,派罗文浪57团去协助张灵甫后撤,罗文浪临行时,李天霞还示意他“能打就打,该撤就撤”。
罗文浪是个明白人,他知道,此时撤退,若是战役失败了,自己将替李天霞背上所有的黑锅。
因此,罗文浪一咬牙,索性打进入了解放军的包围圈,最终和第74师一起被歼灭。

老照片
这一事实后来成为李天霞开脱责任的有力证据。
另外,李天霞一向善于利用资源,钱大钧在暗中给予了很大帮助,再加上有金条开路,有顾祝同、汤恩伯的包庇,所以,李天霞刚刚到达南京即被保释。
李天霞最后被撤职查办,他不仅保住了性命,随着顾祝同、汤恩伯、黄百韬“翻盘”成功,李天霞还获得三等云麾勋章。
1949年9月,李天霞转任福建平潭防卫指挥官兼重建的第73军军长,不过,在三野十兵团的打击下,李天霞再次一败涂地,被送上了军事法庭。
而顾祝同被贬不久就得以“复出”,再一次担任了国防部参谋总长。
汤恩伯“撤职查办”的处分很快也被撤销,没过两个月,汤恩伯居然升了官,出任了代理陆军总司令,结果一经公布,令人目瞪口呆。

电影《红日》剧照
孟良崮战役的失败,令国民党军中的乱象暴露无遗。
如此尔虞我诈、各怀鬼胎,最后招致失败也就毋庸置疑了。

© 2023 北京元石科技有限公司 ◎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42949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