双十一后钱包空空?这些理财小妙招帮你回血!
双十一后钱包空空?这些理财小妙招帮你回血!
双十一大促落下帷幕,根据星图数据发布的《2024年双十一全网销售数据报告》显示,今年双十一期间,综合电商平台与直播电商平台累积销售额达到了14418亿元,同比增长26.6%。在热销品类中,家用电器为1930亿元,手机数码为1706亿元,服装为1684亿元。
面对如此庞大的消费支出,不少消费者可能会感到钱包吃紧。那么,双十一过后,如何快速回血,让自己的财务状况恢复健康呢?以下是一些实用的理财建议和省钱妙招。
理性理财:稳健与收益并重
节后理财,稳健是首要原则。根据《国际金融报》的报道,年后,各银行理财机构推荐产品仍以稳健低波的固定收益类产品和现金管理类产品为主。例如,建信理财推荐的10只理财产品中,固定收益类产品占比超半数,风险等级大多为R1(低风险)或R2(中低风险)。
民生理财则推出14只产品,分为“固收理财精选”“持有期理财精选”和“含权理财精选”三类榜单,风险等级以R2(中低风险)为主,等级最高也仅达到R3(中风险),成立以来年化收益率整体在4%以上。
然而,在稳健的基础上,也可以适当增加一些权益类产品的配置。安爵资产董事长刘岩建议,近期可以适当增加一些权益类产品的配置比例,如主动权益基金、ETF(交易型开放式指数基金)等,但需根据自身的风险承受能力进行选择。尤其要注意的是分散投资,将资金分配到不同类型的理财产品中,以降低单一产品带来的风险。
节流妙招:从购物到生活
双十一后的节流,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
利用优惠券和满减活动:双十一期间,各大电商平台都会发放大量的优惠券,还有各种满减活动。记得先算好账,看看哪种组合最划算,别因为一时冲动而忽略了真正的优惠。
参与秒杀活动要迅速:双十一当天的秒杀活动是抢购好货的最佳时机。记得提前设置好闹钟,或者使用手机提醒功能,确保不错过任何一个秒杀机会。
合理安排预算:双十一虽然诱人,但还是要量入为出,合理规划你的购物预算。列出一份购物清单,按照清单上的商品逐一挑选,避免被各种促销活动诱惑而超出预算。
错峰购物:双十一当天,电商平台的服务器压力巨大,页面加载速度可能会变慢,付款环节也可能出现延迟。所以,如果你不是特别着急,可以选择在双十一后的几天再进行购物,这样不仅可以避开高峰期,还能享受到同样的优惠。
开源增收:把握平台红利
今年双十一前夕,各大平台纷纷推出减负增收政策,为商家和消费者带来更多实惠。
天猫:在官方立减85折,或跨店满减每300减50活动基础上,还额外投入300亿元消费券及红包。同时,还叠加了各地政府发放的大额消费券和补贴。
京东:升级了“春晓计划”,从流量扶持、AI技术提效、超轻资产运营三大维度,加大对第三方卖家的扶持力度。在直播领域,京东投入了高达10亿元的资源支持。
拼多多:将商家货款账户提现门槛从100元下调至1元,免除了商家偏远地区订单物流中转费,将所有先用后付订单技术费率由1%降至0.6%。
此外,平台之间的壁垒也在逐渐消除。淘宝与微信之间开始互联互通,京东也引入了菜鸟和支付宝。这些举措不仅优化了商家的经营环境,也为消费者带来了更多便利和实惠。
长期规划:树立正确消费观
双十一后的理财和省钱,不仅仅是短期的应对措施,更应该成为长期的财务规划。复旦消费大数据实验室的数据显示,今年双十一很多消费者回归理性消费,表现出了更多的审慎与克制。这表明,越来越多的人开始意识到合理消费和理财的重要性。
因此,建议大家在日常生活中也要保持理性消费的习惯,避免冲动购物。同时,要注重理财知识的学习,不断提升自己的财商,让自己的财富能够保值增值。
双十一虽然已经过去,但生活还在继续。通过合理的理财规划和省钱妙招,我们可以让自己的财务状况逐步恢复健康,为未来的生活打下坚实的基础。记住,理财和省钱不是一朝一夕的事情,而是需要长期坚持的生活方式。让我们一起努力,让自己的钱包慢慢鼓起来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