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苏碳纳米管技术创新引领绿色能源革命
江苏碳纳米管技术创新引领绿色能源革命
江苏,作为全国经济强省和制造业重镇,近年来在绿色低碳发展方面持续领跑。通过大力发展新质生产力,不断塑造发展的新动能、新优势,形成了一大批具有国内领先的绿色低碳技术。其中,江苏绿碳科技纳米公司在苏州开发的世界首例火电CO2捕集转化技术,成功将捕集的CO2转化为高价值碳纳米管,每生产一吨产品即能减排3.5吨CO2,极大助力了锂电池和新能源汽车行业的减碳目标。这一创新技术不仅推动了绿色能源的发展,也为实现碳达峰和碳中和目标提供了有力支持。
突破性技术:从废气到高价值材料的转变
江苏绿碳科技纳米公司研发的这项世界首创技术,核心在于将火电厂排放的二氧化碳直接转化为高附加值的碳纳米管。这一过程不仅实现了二氧化碳的资源化利用,更开创了一种全新的碳减排路径。
碳纳米管作为一种新型材料,具有优异的物理和化学性能:它不仅具备极高的导电性和热导率,还拥有巨大的比表面积和出色的机械强度。这些特性使得碳纳米管在多个领域展现出广阔的应用前景,尤其是在能源存储和转换方面。
革命性应用:推动能源产业绿色转型
碳纳米管在能源领域的应用,正在引领一场绿色革命。其主要应用方向包括:
高效能量存储
在锂离子电池领域,碳纳米管因其高导电性和大表面积,可用作电极材料或导电添加剂,显著提升电池的充放电速率和循环稳定性。这一突破对于电动汽车和便携式电子设备的性能提升具有重要意义。
在超级电容器领域,碳纳米管凭借优异的电导性和高比表面积,作为电极材料可实现快速充放电及高能量密度。这为开发新一代高效储能设备开辟了新途径。
创新储能方式
通过将碳纳米管扭曲成绳索,可安全、可逆地存储大量机械能。其能量密度甚至超过锂离子电池三倍,展现出卓越的温度稳定性和循环寿命。这种新型储能方式为未来能源存储提供了新的可能性。
热电转换与管理
碳纳米管可用于制造热电材料,将废热转化为电能,提高能源利用效率。同时,其高热导率特性使其在高效散热系统中大显身手,如应用于飞机发动机的热交换器。
太阳能领域
碳纳米管薄膜可替代传统ITO材料,用作柔性且成本效益更高的太阳能电池电极。这不仅提高了太阳能电池的效率,还降低了生产成本,推动了太阳能技术的普及。
商业化前景:引领绿色低碳新趋势
这项技术的商业化前景十分广阔。一方面,碳纳米管作为高价值材料,市场需求持续增长;另一方面,该技术能够显著减少碳排放,符合全球低碳发展趋势。目前,该技术已在锂电池和新能源汽车产业中得到应用,为这些行业的全生命周期碳减排作出了显著贡献。
政策支持:构建绿色低碳发展新格局
江苏省通过不断健全碳达峰碳中和政策保障机制,加强财政金融支持,强化科技支撑与保障,广泛开展应对气候变化宣传教育,激发各类主体应对气候变化活力。通过全省一盘棋,统筹部署、分类施策,积极完善碳达峰碳中和“1+1+N”政策体系,并研究分析欧盟碳关税等新型绿色贸易壁垒影响,开展碳足迹认证、绿电溯源和产品数字护照研究,持续推动落地健全碳达峰碳中和政策体系。
通过着力构建具有江苏特色的财政绿色金融政策体系,强化各类绿色金融产品激励撬动作用,用好碳减排支持工具和“苏碳融”政银产品,加大对绿色企业和碳减排项目金融支持,惠及项目500余个,直接动减碳超1000万吨。创新推出“环基贷”“环保担”入库项目总投资520亿元,“环保贷”总规模308.2亿元,为企业节约融资成本约2.8亿元,有效地发挥了绿色金融的推动作用;此外,江苏还积极参与并做好全国碳排放权注册登记系统和交易系统联建工作,开展发电、石化、化工、建材、钢铁、有色、造纸、航空等八大行业重点排放单位年度碳排放报告与核查、复核工作。完成八大行业520家重点排放单位碳核查,发电行业碳配额盈余639.45万吨。截至2023年12月底,江苏全省第二履约周期履约完成率分别达99.92%、99.99%。全省参与全国碳市场的履约企业数和履约率均居全国前列。
展望未来:打造绿色低碳发展新高地
江苏绿碳科技纳米公司的创新技术,不仅为火电厂二氧化碳减排提供了新思路,更为碳纳米管的规模化生产开辟了新途径。随着技术的不断成熟和成本的持续降低,这一技术有望在更多领域得到广泛应用,为实现碳达峰、碳中和目标作出更大贡献。
江苏通过强化低碳关键技术研发,通过利用省碳达峰碳中和科技创新专项资金,持续支持前沿基础、产业核心技术攻关、重大科技示范等项目。据了解,自2021年以来,江苏省双碳科技专项累计立项193项,省资助经费总额累计达17.1亿元。优选了一批绿色低碳先进技术示范工程,建立了江苏省绿色低碳先进技术项目储备库。目前,已有一大批企业创新成果进入实践运用领域,造福绿色低碳生活。
下一步,江苏将继续完整、准确、全面贯彻新发展理念,强化统筹协调,创新政策举措,强化社会宣传引导、拓展低碳国际合作,推动能耗双控逐步转向碳排放双控,稳步推动经济社会发展全面绿色转型,努力为实现碳达峰碳中和作出新贡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