凌泽欣:杜甫的显赫家世与出身及其对杜诗的影响
凌泽欣:杜甫的显赫家世与出身及其对杜诗的影响
杜甫作为唐代最伟大的诗人之一,其显赫的家世背景对他的诗歌创作产生了深远的影响。本文将探讨杜甫的父系和母系家世,以及这些背景如何塑造了杜甫的诗歌风格和思想。
杜甫的显赫家世与出身
先说杜甫父系中对杜甫一生中影响最大的他祖父杜审言和十三世祖杜预。
杜预(公元222年-285年)字元凯,京兆杜陵(今陕西西安)人,曹魏散骑常侍杜恕之子、司马昭的妹夫、司马懿的女婿,杜甫的第十三世祖。仅此而论,杜家就堪称京兆世族,时有“城南韦杜,去天尺五”之说。到杜甫这一代,韦杜二家尚有通婚记录,杜甫的妹妹就是嫁与“韦杜”韦家的,唐代的韦应物、韦庄就是这个“韦”氏家族所出来的诗人。
杜预是晋代名将、著名学者、军事家。他对法律、经济、天算、工程都有研究,是《左传》专家,著有《春秋左氏集解》,更有“杜武库”之号,“武库”指十八般兵器库,也用来称誉知识广博的智者。由于他文武双全,是史上最早被文庙武庙双祀的大咖,据说直到雍正二年(一说明代)对于入选文庙的标准有了更改后,才将诸葛亮请入文庙供奉,始打破杜预独尊文武双庙的记录。杜甫十分崇仰他这位始祖,杜预是他的理想人物。杜甫有很深的望族情结,这与唐代在一定程度上承袭了自魏晋以来强调郡望、攀比门第的士族风气有关。杜甫在诗中曾多次表示他的家族地望,以显家族荣耀。在他的《祭外祖祖母文》中有“京兆杜甫,谨以寒食庶羞之奠,敢昭告于外王父母之灵”之言;在《祭故相国清河房公文》中又言:“京兆杜甫,敬以醴酒茶藕鲫之奠。”杜甫诗中亦常有“杜陵野客”或“杜陵野老”“杜陵布衣”等自称,皆表示他是京兆杜预一脉。唐开元二十九年(公元741年)杜甫曾特地到杜预墓地首阳山下住过一段时间,写了一篇《祭远祖当阳君文》言道:“维开元二十九年,岁次辛巳,月日,十三叶孙甫,谨以寒食之奠,敢昭告于先祖晋驸马都尉镇南大将军当阳成侯之灵……”。
他晚年在荆楚飘泊时,也常想到杜预,在荆南颂卫伯玉《惜别行送向卿进奉端午御衣之上都》的诗篇中吟道“尚书勋业超千古,雄镇荆州继吾祖。”表达的意思也是卫伯玉镇守荆州是继承的杜预事业。之后,他在衡州想北去襄阳时,也是因为想到“吾家碑不昧”,为杜预“一沉万山之下,一立岘山之上”的两块纪功碑而行。杜甫“许身契稷,致君先舜”的忠君思想就是受到杜预的影响。杜预历任晋司隶校尉、征南大将军、河南尹、安西军司、秦州刺史、当阳侯等职。晋武帝司马炎对孙吴作战,杜预是灭吴之战的统帅之一。战后,他除了坚持武备之外,还大兴教育、水利、农耕事业,因而被时人称为“杜父”。何为“杜父”?这与西汉召信臣和东汉杜诗的故事有关。这二人先后做过南阳太守,他们深入田间市井,关心民间疾苦,重水利,轻税赋,兴仁政,安良诛暴,体恤贫贱,给人民以休养生息之利,深得百姓爱戴,时人敬称“召父”“杜母”,谓之“前有召父,后有杜母”,“父母官”这个典故即由此而来。我曾受中华诗词学会史诗集卷之征,于2022年3月31日写过一首《题召父杜母图》。
喝牛犁谷雨,引灌轧车声。
百姓田园乐,汉家仁政清。
杜诗询减赋,召父问深耕。
井屋炊烟袅,依依鸡犬鸣。
杜甫的祖父杜审言(公元645年-708年)是唐代著名诗人。他的《和晋陵陆丞早春游望》脍炙人口,编入《全唐诗》以及衡塘退士的《唐诗三百首》:独有宦游人,偏惊物候新。云霞出海曙,梅柳渡江春。淑气催黄鸟,晴光转绿蘋。忽闻歌古调,归思欲沾巾。
杜审言诗多为五言律,其笔力健拔,格律工整,意象丰沛。他与李峤(音:桥)、崔融、苏味道合称“文章四友”。地位与宋之问、沈佺期齐名,同是五言格律形式的奠定者。但沈、宋的律诗很少写到十韵以上,而杜审言的《和李大夫嗣真》就长及四十韵。排律到了杜甫手里,得到更大发展,元稹赞其为“铺陈终始,排比声韵,大或千言,次犹数百。”杜甫对其祖父诗歌水平的评价很高,在赠合川铜梁洞闾丘和尚诗中曾有“吾祖诗冠古”之句。杜甫习诗就是受到了他祖父的影响。杜审言于唐高宗咸亨元年(公元670年)进士及第。官任隰城尉,转洛阳丞,后贬吉州司户参军。之后又任著作佐郎,膳部员外郎。中宗神龙元年(公元705年)因依附张易之、张昌宗,与宋之问、沈佺期等同时被贬,流配峰州(今越南境内)。不久召还,任国子监主簿、修文馆直学士。
杜甫父系祖上自杜预以下做过朝迋命官者达二十三位。杜甫是杜预的儿子杜耽一脉,这一脉到杜甫就有十一代为官。杜耽为晋凉州(甘肃武威)太守;杜耽的儿子杜顾为晋西海太守;杜耽的孙子杜逊为魏兴(陕西安康西北)太守,(杜逊在东晋初年迁居襄阳,是襄阳杜氏的始祖);杜逊的孙子杜乾光为齐司徒右长史;杜乾光的儿子杜渐为梁边城太守;杜渐的儿子杜叔毗为北周硖州(湖北宜昌)刺史;杜叔毗的儿子杜鱼石为隋获嘉(河南)县令;杜鱼石的儿子杜依艺为唐监察御史、巩县令(并将杜家迁居河南巩县)。杜依艺的儿子杜审言为修文馆学士尚书、膳部员外郎;杜审言的儿子杜闲为唐朝议大夫、衮州(山东)司马、奉天(陕西乾县)县令。杜甫是杜闲的儿子、杜预的十三代孙,任过工部员外郎。以上杜氏世系依刘孟伉《杜甫年谱》所载,冯至《杜甫传》所述则没有杜顾、杜渐曾任公职的记录。杜甫在《进雕赋表》中言道杜家自杜预以来,“奉儒守官,未坠素业”。
杜甫的父亲杜闲在泰山脚下做兖州司马时,年轻的杜甫曾登上兖州城楼写下了《登兖州城楼》一律:东郡趋庭日,南楼纵目初。浮云连海岱,平野入青徐。孤嶂秦碑在,荒城鲁殿馀。从来多古意,临眺独踌躇。
探究杜甫的母系更为显赫,可称皇亲国戚。
杜甫外祖母的父亲是唐太宗李世民的孙,就是李世民第十子纪王李慎的二儿子义阳王李琮。李世民可是中国历史上显赫的帝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