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食飘香助沈阳:从“工业重镇”到“舌尖经济”新高地
美食飘香助沈阳:从“工业重镇”到“舌尖经济”新高地
2023年,沈阳食品产业完成销售收入1030亿元,同比增长38.2%,国内游客花费同比增长46.0%,全年累计接待人数突破2亿人次,跻身中国城市文旅竞争力10强。这组令人瞩目的数据,展现了沈阳美食产业的蓬勃发展态势。作为东北地区重要的工业城市,沈阳正以美食为突破口,打造新的经济增长点。
特色品牌崛起:翠花酸菜的全国版图
在沈阳众多美食品牌中,翠花酸菜无疑是最具代表性的之一。走进新民市大民屯镇的一座现代化厂房,到处弥漫着浓浓的乳酸菌味道。这家名叫翠花集团新民农产品有限公司的酸菜加工企业,打造了叫响全国的“翠花酸菜”产品品牌。目前企业产品卖到全国26个省份,还出口到美国、加拿大、韩国、日本等地。
翠花酸菜的成功,离不开沈阳深厚的农业基础。沈阳新民市是辽宁的白菜主产地,近年来,当地创新发展思路,在蔬菜深加工上做文章,打造地方食品产业发展特色名片。如今,新民市已拥有“翠花酸菜”“刘二酸菜”“生地酸菜”等多个优质品牌,产业附加值显著提升。
美食节庆活动:文旅融合的新引擎
美食节、文化节等活动成为沈阳文旅发展的重要载体。2024东北亚美食文化交流周在沈阳启幕,活动以“寻味辽宁·吃啥有啥”为主题,持续至2025年1月1日。活动期间,围绕“吃住行游购娱”,融入冬季文旅消费新场景,打造“线上+线下”齐聚力的消费新业态。
苏家屯区首届冷面文化节的成功举办,更是将美食与文化、旅游、音乐完美融合。活动期间,23家冷面餐饮企业现场大卖,不仅展示了沈阳特色饮食文化,也激发了消费活力。据统计,2024年1-11月,沈阳接待国内游客同比增长38.2%,国内游客花费同比增长46.0%。
产业链延伸:从“舌尖”到“心尖”
沈阳的美食产业不仅局限于餐饮业,更延伸到了食品加工、文化旅游等多个领域。在沈阳市沈北新区,一座“食品城”正在加紧建设。按照《沈北新区食品产业提振计划》,这里将推动14个大类238家食品企业紧密衔接、互联互通,聚链成群、集群成势。
在沈阳市苏家屯区,食品产业已成为当地的支柱产业之一。雪花啤酒、桃李面包、娃哈哈、达利食品等200余家食品企业聚集于此,年产值达185亿元。作为沈阳2024年重点推进的30个重大项目之一,规划面积3.24平方公里,总投资105亿元的东北食品科技产业园项目入驻该区。
创新驱动:让传统美食焕发新生机
在创新的驱动下,沈阳的美食产业正向高端化、智能化方向发展。禾丰食品股份有限公司的生产加工车间内,自动化设备正在高效运转。该公司负责人表示,通过技术创新,不仅提高了生产效率,也提升了产品质量。
沈阳市重工肉食品有限公司推出的“嗦啰鸡架”产品也备受市场青睐。公司采用高温杀菌工艺,在保证鸡架口感的同时延长了保鲜期,目前日产量已达7000至8000个,销售火热,供不应求。
未来展望:打造“舌尖上的沈阳”
沈阳市已提出明确目标:到2025年,食品工业产值将突破1200亿元。为实现这一目标,沈阳正着力推进食品工业大市建设,坚持“四链”同构、链园共建,发展农产品精深加工。
同时,沈阳市还积极打造区域公共品牌,完善顶层设计,加强宣传推广。由沈阳市供销社联合中粮米业、益海嘉里、十月稻田、七星米业四家企业共同打造的“盛京厚稻”品牌大米,已在多个展会上亮相,受到广泛关注。
美食,正成为沈阳新的城市名片。从传统小吃到现代餐饮,从街边小店到连锁品牌,从单一菜品到全产业链,沈阳的美食产业正以惊人的速度蓬勃发展。它不仅满足了人们的味蕾需求,更成为了推动沈阳经济高质量发展的重要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