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小白 wenxiaobai
资讯
历史
科技
环境与自然
成长
游戏
财经
文学与艺术
美食
健康
家居
文化
情感
汽车
三农
军事
旅行
运动
教育
生活
星座命理

《道德经》驾驭情绪的秘诀,背下来能让你心平气和

创作时间:
作者:
@小白创作中心

《道德经》驾驭情绪的秘诀,背下来能让你心平气和

引用
1
来源
1.
http://www.360doc.com/content/24/1219/10/2355900_1142353012.shtml

《道德经》作为道家哲学的经典著作,不仅蕴含着深邃的宇宙观和人生智慧,更提供了许多实用的情绪管理方法。在喜怒哀乐等不同情绪状态下,如何保持内心的平和与理性?《道德经》给出了以下五条智慧箴言。

喜时不诺:轻诺必寡信,多易必多难

出自《老子·德经·第六十三章》,意思是轻易发出诺言的,必定很少能够兑现的;把事情看得太容易,势必遭受很多困难。当满心欢喜之时,人的情绪往往处于高涨状态,容易冲动行事,此时若轻易许下承诺,一旦无法兑现承诺,不仅会让朋友失望,更会损害自己的信誉。因此,在喜悦时,要克制内心的冲动,先冷静评估自身状况与事情可行性,以沉稳态度对待各种情况,维护良好人际关系与自身形象,避免因轻诺而陷入信用危机。

怒时不争:天之道,利而不害;圣人之道,为而不争

出自《老子·德经·第八十一章》,意思是自然的规律是便利万物而不伤害它们;圣人的准则是,有所作为但是却从不与人争抢。愤怒犹如一团烈火,会瞬间吞噬理智。在盛怒之下与人争论,往往言辞激烈,不顾后果,极易引发更大冲突。在愤怒时,先让自己从愤怒情绪中抽离,待情绪平复后再理性处理问题,既能避免因冲动带来的伤害,又能以平和方式解决矛盾,这也是良好的情绪管控能力与修养的体现,在各种情境中都能不被愤怒左右行为。

哀时不语:多言数穷,不如守中

出自《老子·道经·第五章》,意思是人说的话多,往往会使自己陷入困境,还不如保持虚静沉默,把话留在心里。哀伤之时,内心痛苦,情绪低落,此时若滔滔不绝地倾诉或抱怨自己的不幸,可能会让他人厌烦,自己也会陷入更深的消极情绪中。而懂得在哀伤时选择沉默,选择静下心来自我反思与调整,可以更好地保护自己,积蓄力量,待情绪好转后再积极面对生活。这是一种在困境中驾驭情绪、保持内心坚韧的有效方式。

倦时有终:慎终如始,则无败事

出自《老子·德经·第六十四章》,意思是做事情如果从始至终都小心谨慎,就不会有失败的事了。当身心疲惫时,很容易产生放弃的念头,做事也可能敷衍了事。然而,若能保持持之以恒、谨慎而始终如一的态度,就能克服倦意,避免功亏一篑。在倦意袭来时,提醒自己目标尚未达成,以坚定的信念和责任心坚持到底,这是对自身情绪的有力掌控,能让自己在面对困难与疲惫时保持积极行动,收获成功的满足感与成就感。

祸时不惧:祸兮福所倚;福兮祸所伏

出自《老子·德经·第五十八章》,意思是福与祸并不是绝对的,它们相互依存,可以互相转化。当处于顺境、享受幸福时,不能得意忘形,因为这可能是祸事的开端;而在遭遇灾祸时,也不必绝望,因为其中可能蕴含转机。明白了福祸相依的道理,才能在福时能保持清醒与谦逊,在祸时能乐观积极寻找希望,不被一时的境遇左右情绪,能以平和且智慧的心态面对生活的起伏,做到宠辱不惊,从容驾驭人生的各种变化。

© 2023 北京元石科技有限公司 ◎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42949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