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I艺术展:当传统文化遇上现代科技
AI艺术展:当传统文化遇上现代科技
近日,一场别开生面的AI艺术展在北京郡王府拉开帷幕。这场以《韩熙载夜宴图》为主题的AI沉浸式体验展,不仅让这幅五代十国时期的名画“活”了起来,更开启了传统文化与现代科技融合的新篇章。
VR技术重现千年名画
步入展区,观众仿佛瞬间穿越回南唐时期。通过VR技术,原本静止的画卷变得生动起来。画中的人物开始活动,琵琶演奏、击鼓表演、舞蹈等场景栩栩如生,让观众得以近距离感受古代夜宴的繁华景象。
更令人惊喜的是,观众还可以与“画中人”互动。通过AI对话系统,参观者能够与名画的“作者”顾闳中进行跨越时空的对话,了解其创作时的情感与思考。
AI换脸:让观众成为画中人
在展览现场,一项名为“AI换脸”的技术吸引了众多观众的参与。通过高精度摄像头捕捉观众的面部特征,AI系统能够将这些特征与古画中的人物形象完美融合。只需短短几十秒,观众就能看到自己“穿越”到画中的模样。
这种沉浸式的体验不仅让观众感受到了科技的魅力,更让他们与传统文化产生了独特的连接。正如传统文化推广者徐悦尔所说:“千年之约促成了古今中外在这里的相交和融合,让我能够用视听手段‘遇见’宋代,也可以让不同国家不同民族不同文化的小伙伴,都能被宋式美学深深震撼和感动。”
数字复原:重现历史辉煌
在另一个展区,通过AI技术复原的圆明园四十景同样引人注目。北京灵熙智镜科技有限公司运用传感器融合技术,将中央美院圆明园研究中心的数字复原视频与机械臂控制的液晶屏相结合,创造出一种全新的科技展示方式。
参观者不仅可以欣赏到复原的数字圆明园,还能通过AI合影打卡系统,与这些历史场景合影留念。这种创新的互动方式,让传统文化不再是遥不可及的历史,而是触手可及的现实。
专家观点:AI艺术展的未来展望
清华大学新闻学院与人工智能学院双聘教授沈阳认为,AI艺术创作具有三大特点:所思即所得的即时性、全球艺术风格的可调用性,以及从零知识起步到高水平创作的可能性。他表示,AI艺术创作正推动人类进入一个文化艺术和智慧的大爆发时代。
北京师范大学艺术与传媒学院院长肖向荣也表示,AI时代的到来是艺术发展的必然趋势。从伦勃朗到印象派,艺术史始终与技术发展相伴相生,AI必将为艺术插上新的翅膀。
据统计,这类融合AI技术的展览每天吸引上千位游客前来体验。在福建博物院推出的XR大空间沉浸体验展中,自1月26日开展至今,体验人数已超2200多人。这些数据充分说明了AI艺术展的受欢迎程度。
结语
AI艺术展不仅是一场视觉盛宴,更是一次科技与文化的深度融合。通过VR、AI换脸、数字复原等技术,传统文化得以创新演绎,让观众在体验科技魅力的同时,也能感受到历史的温度。随着技术的不断进步,我们有理由相信,未来的AI艺术展将带来更多惊喜,为传统文化的传承注入新的活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