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小白 wenxiaobai
资讯
历史
科技
环境与自然
成长
游戏
财经
文学与艺术
美食
健康
家居
文化
情感
汽车
三农
军事
旅行
运动
教育
生活
星座命理

大熊猫的生存危机:我们还能做些什么?

创作时间:
作者:
@小白创作中心

大熊猫的生存危机:我们还能做些什么?

引用
新华网
11
来源
1.
https://app.xinhuanet.com/news/article.html?articleId=533220cbc0039e2f1314b9db3275b573
2.
https://cn.nytimes.com/china/20241015/pandas-zoo-breeding-death-captivity/
3.
https://news.cctv.com/2024/03/12/ARTIAS9m8fUTuugrn8kiLO7P240312.shtml
4.
https://zh.wikipedia.org/wiki/%E5%A4%A7%E7%86%8A%E7%8C%AB
5.
https://www.greenchina.tv/magazine/detail/id/8035.html
6.
http://www.news.cn/20241014/514504945c7c45e4af2080db182844f7/c.html
7.
https://www.cgf.org.cn/cgforgcn/contents/ywjj/202409034800.html
8.
https://www.gov.cn/yaowen/liebiao/202406/content_6957556.htm
9.
https://lyt.ln.gov.cn/lyt/index/gnzx/2024040909220071985/index.shtml
10.
https://news.ipanda.com/2024/03/21/ARTIzJtGnvmxvfrZDfwCLjs0240320.shtml
11.
https://m.panda.org.cn/cn/news/truth/2024-05-28/8386.html

大熊猫,作为中国的国宝和世界生物多样性保护的旗舰物种,其生存状况一直备受关注。近年来,通过持续不懈的努力,大熊猫的保护工作取得了显著成效。据最新数据显示,野外大熊猫数量已从20世纪80年代的约1100只增长到近1900只,受威胁程度等级也从“濒危”降为“易危”。然而,这一珍稀物种仍面临着诸多挑战,需要我们继续采取有效措施加以保护。

01

栖息地保护:为大熊猫打造安全家园

栖息地的质量直接关系着野外大熊猫的生存繁衍。自20世纪60年代以来,中国陆续建立了以大熊猫及其栖息地为主要保护对象的自然保护区。截至2021年,大熊猫栖息地受保护面积已从最初的139万公顷增长至258万公顷,有效维护了野外种群的安全和可持续发展。

2021年10月,中国在四川、陕西、甘肃三省的大熊猫主要栖息地正式设立大熊猫国家公园。这一举措进一步提高了大熊猫栖息地的连通性、协调性和完整性。据国家公园研究院副院长徐卫华介绍,大熊猫国家公园内现有野生大熊猫约1340只,同时还保护着川金丝猴、雪豹、珙桐、红豆杉等8000多种伴生野生动植物物种。

与此同时,国家林草局聚集了院士牵头的全国大熊猫科研优秀团队,大力推动创建大熊猫等濒危动物保护全国重点实验室,为壮大大熊猫野外种群提供科技支撑。中国大熊猫保护研究中心正高级工程师魏荣平表示,自2003年以来,我国已将12只圈养大熊猫进行野化训练后放归自然,目前存活10只。这一过程中,建立了一套行之有效的大熊猫野化培训和放归自然的技术体系,为解决大熊猫种群面临的近亲繁殖问题、促进野外小种群复壮与可持续发展提供了科学有效的新途径。

02

人工繁育:突破与挑战并存

在人工繁育方面,中国建立了圈养大熊猫种群繁育发展体系,攻克了圈养大熊猫繁育“发情难、配种受孕难、育幼成活难”的世界性难题。截至2022年底,圈养大熊猫种群数量已达到698只。经统计学预测,大熊猫圈养种群保持90%遗传多样性的时间可达200年,已基本形成健康、有活力、可持续发展的种群。

然而,人工繁育也面临着一些争议和挑战。有报道称,一些动物园为了追求经济效益,过度进行人工繁殖,忽视了动物福利。例如,有的大熊猫在时而清醒时而不清醒的状态下,五天内遭到多达六次的麻醉和授精,这远远超过了专家建议的频率。此外,美国动物园的繁殖在改善遗传多样性方面收效甚微,因为中国通常会送出那些基因已经在种群中得到充分体现的动物。

03

国际合作:大熊猫的外交之旅

大熊猫不仅是中国的国宝,更是展示中国珍稀物种保护成效的一张靓丽名片。自1994年开始,中国遵循《濒危野生动植物种国际贸易公约》规定,以长期合作研究方式与国外相关机构开展大熊猫国际保护合作。目前,中国已先后与20个国家的26个机构开展了大熊猫保护合作研究,合作期间成功繁育成活大熊猫幼仔41胎68仔,全球圈养数量达到728只。

大熊猫国际合作伙伴在野外保护、繁殖育幼、疫病防控、疾病救治、保护遗传、野化放归等领域联合攻克了系列技术难题,发表了大量极具科研价值的论文和著作。中外科研人员共同开展提升大熊猫的营养水平、在非麻醉状态下对大熊猫进行医学常规检测的训练技术等多种探索,推动了大熊猫保育水平的不断进步。

04

未来展望:气候变化与科技应用

尽管大熊猫保护取得了显著成效,但其生存状况仍需持续关注。清华大学环境学院教授刘雪华指出,全球气候变化将对大熊猫的繁殖和野外生存产生重要影响。此外,快速发展的人类社会与大熊猫栖息地的关系如何变化,以及更好更先进的监测和保护技术的研发、保护人才队伍的持续扩大、保护学科的建设完善等,都应该成为下一步合作的研究目标。

新一轮大熊猫国际合作将重点聚焦大熊猫重大疾病防治研究、大熊猫栖息地和野外种群保护,提升调查监测能力,助力中国大熊猫国家公园建设。同时,积极搭建国际学术交流平台,推动旗舰物种和伞护物种的科研与保护合作交流,促进中外民间交流,增进中外人民感情。

大熊猫的保护之路任重道远,需要我们每一个人的关注与参与。让我们携手努力,为这一珍贵物种创造更加美好的未来。

© 2023 北京元石科技有限公司 ◎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42949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