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小白 wenxiaobai
资讯
历史
科技
环境与自然
成长
游戏
财经
文学与艺术
美食
健康
家居
文化
情感
汽车
三农
军事
旅行
运动
教育
生活
星座命理

李玫瑾&毛昕辰:让孩子自律有妙招!

创作时间:
作者:
@小白创作中心

李玫瑾&毛昕辰:让孩子自律有妙招!

引用
澎湃
8
来源
1.
https://www.thepaper.cn/newsDetail_forward_30082019
2.
https://baijiahao.baidu.com/s?id=1811153347937791061
3.
https://www.thepaper.cn/newsDetail_forward_29071449
4.
https://baijiahao.baidu.com/s?id=1820105745549983275
5.
https://baijiahao.baidu.com/s?id=1814418835208776559
6.
https://baijiahao.baidu.com/s?id=1820572311931632279
7.
https://baijiahao.baidu.com/s?id=1814883657069159050
8.
https://mparticle.uc.cn/article.html?uc_param_str=frdnsnpfvecpntnwprdssskt#!wm_aid=e67caea6722c4100a641f98db134e9ef!!wm_id=04e6e3dd31214f6cb991e8919f3f8dbd

“自律的孩子,不是打骂出来的,而是在父母的以身作则和正确引导下培养出来的。”著名犯罪心理学家李玫瑾教授的这句话道出了培养孩子自律的关键。在当今社会,自律已成为孩子成长过程中不可或缺的重要能力。如何培养孩子的自律能力?让我们一起来听听专家们的建议。

01

李玫瑾:培养自律的5个黄金法则

以身作则,做孩子的榜样

“身教重于言传”,在培养孩子自律能力的过程中,父母的示范作用至关重要。曾经有这样一个真实的故事:小明的爸爸总是要求小明按时完成作业,不能玩手机。可每次小明写作业的时候,爸爸却总是抱着手机刷视频。小明常常觉得很困惑,为什么爸爸可以玩手机,而自己却不行?久而久之,小明对爸爸的话越来越不以为然,写作业时也开始偷偷玩手机。

这个案例告诉我们,如果父母自己都做不到自律,又怎么能要求孩子做到呢?李玫瑾教授强调:“父母应该成为孩子的榜样。只有父母自己做到自律,孩子才会跟着学习。”因此,父母要首先管理好自己的行为,比如按时作息、合理安排时间、控制使用电子设备的时间等。只有这样,孩子才能在耳濡目染中养成良好的习惯。

建立规则,培养责任感

每个家庭都需要有自己的规则。这些规则不仅能让家庭生活更有秩序,还能帮助孩子建立责任感。李玫瑾教授建议:“在制定规则时,父母应该与孩子一起商讨,让孩子参与其中。这样不仅能让孩子更好地理解和接受规则,还能培养他们的主人翁意识。”

比如,可以和孩子一起制定作息时间表,规定什么时候学习、什么时候玩耍、什么时候做家务等。在执行过程中,父母要及时给予鼓励和肯定,让孩子感受到遵守规则带来的成就感。

给予选择,尊重孩子的意愿

很多父母喜欢替孩子做决定,认为自己的选择对孩子最好。然而,这种做法可能会抑制孩子的主动性和创造力。李玫瑾教授指出:“给予孩子适当的选择权,可以培养他们的独立思考能力和决策能力,这对于自律能力的培养非常重要。”

例如,在选择课外活动时,可以让孩子自己做决定。如果孩子想学钢琴,父母可以和孩子一起讨论学习钢琴需要付出的努力,以及可能遇到的困难。让孩子明白选择背后的责任,这样才能培养他们的自律能力。

合理奖励,激发内在动力

奖励是一把双刃剑。适度的奖励可以激发孩子的学习动力,但过度依赖外部奖励可能会削弱孩子的内在动机。李玫瑾教授建议:“父母应该更多地关注孩子的努力过程,而不仅仅是结果。通过肯定孩子的付出和进步,可以帮助孩子建立自信,激发内在动力。”

比如,当孩子主动完成作业时,父母可以给予口头表扬或者一个拥抱,而不是物质奖励。这样可以让孩子感受到自律行为本身带来的满足感,而不是为了获得奖励而行动。

适度放手,培养独立能力

很多父母出于爱护,总是事事替孩子操心,甚至包办一切。然而,这种过度保护反而会阻碍孩子自律能力的培养。李玫瑾教授强调:“父母应该适度放手,给孩子独立面对困难和挑战的机会。只有这样,孩子才能真正学会自我管理和自我约束。”

举个例子,如果孩子忘记带作业本,与其立即送去学校,不如让孩子自己想办法解决。这样的经历会让孩子更加珍惜自己的学习用品,也能培养他们的责任心和问题解决能力。

02

毛昕辰:6个实用建议助力孩子自律

了解孩子的成长需求

在孩子的成长过程中,家庭教育应该关注他们的心理发展和学习需求。研究表明,孩子在小学阶段的学习习惯对他们今后的学习生涯有着深远的影响。如果在这个阶段忽视了基础技能的培养,孩子可能在以后的学习中遇到更多挑战。

家长要时刻保持对孩子成长过程的关注,尤其是在他们面临学业压力时。了解孩子的心理状态,尤其是他们对学习的态度和情感,是帮助他们克服磨蹭行为的关键。

设置规律的学习时间

设定固定的学习时间是培养孩子学习习惯的有效方法。与孩子共同制定一个规律的学习计划,明确每天的学习时间。这种结构性的安排不仅能帮助孩子提高时间观念,也能在潜移默化中增强他们的自律性。

例如,可以规定每天放学后的一小时为学习时间,这段时间内,孩子要专心完成作业。与此同时,家长可以在旁陪伴,给予适度的关注和支持,但不要过多插手,让孩子在一定程度上感受到独立学习的乐趣。

创造良好的学习环境

良好的学习环境是孩子专注学习的重要条件。确保学习区域安静整洁,远离电子设备的干扰。环境的舒适与否直接影响到孩子的注意力集中程度。

家长可以为孩子设立一个专属的学习角落,放置一些激励性的小装饰,如他们的学习目标或者一些鼓励的话语。这样的环境会让孩子感到温馨和安全,从而更容易进入学习状态。

分解任务,设定小目标

对于许多孩子来说,面对繁重的作业可能会感到无从下手。这时,家长可以帮助他们将作业分解成小块,逐步完成。比如,将一个长篇的阅读作业分成几个小部分,或者把数学题目分成几组。每当孩子完成一个小任务时,可以给予适当的表扬和奖励,这样能增强他们的成就感,激励他们继续努力。

设定小目标的同时,还可以鼓励孩子记录自己的学习进度。通过这样的方式,他们不仅能看到自己的成长,还能增强对学习的投入感。

培养独立性和责任感

鼓励孩子独立完成作业是培养他们责任感的有效方法。在每次布置作业时,可以给予他们一定的选择权,例如选择完成作业的顺序或者使用的工具。这种自主性不仅能激发他们的学习兴趣,还能让他们感受到责任感,减少磨蹭行为的发生。

在这一过程中,家长需要适时给予孩子指导,但不要过于干预。让孩子在尝试中不断调整自己的学习策略,逐步培养他们的独立性。

与孩子的沟通交流

有效的沟通是解决孩子学习磨蹭问题的关键。在日常生活中,家长要多与孩子交流学习的感受,倾听他们的困惑与需求。通过了解孩子的真实想法,家长可以更好地把握孩子的心理状态,并找到合适的解决方案。

同时,可以利用一些有趣的游戏或互动方式,引导孩子表达他们的学习想法。比如,可以在吃饭时聊聊他们在学校的收获与挑战,这样的轻松氛围有助于孩子更愿意分享。

03

综合建议:理论与实践相结合

李玫瑾教授和毛昕辰老师的建议各有侧重,但都强调了自律培养的重要性。李玫瑾从宏观角度提出了5个黄金法则,而毛昕辰则提供了具体可操作的6个建议。家长在实际操作中,可以将两者结合起来:

  1. 以身作则:父母首先要做到自律,为孩子树立榜样。
  2. 建立规则:与孩子一起制定学习和生活规则。
  3. 合理安排:设定固定的学习时间,创造良好的学习环境。
  4. 分解任务:将大任务分解为小目标,逐步完成。
  5. 适度放手:给予孩子选择权,培养独立性。
  6. 有效沟通:多与孩子交流,了解他们的想法和需求。

培养孩子的自律能力是一个长期的过程,需要父母的耐心和智慧。通过以身作则、建立规则、给予选择、合理奖励和适度放手,我们可以帮助孩子逐步建立自律意识,为他们的未来奠定坚实的基础。正如李玫瑾教授所说:“自律不是束缚,而是通向自由的桥梁。只有学会自律,孩子才能真正掌控自己的人生。”

© 2023 北京元石科技有限公司 ◎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42949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