双减政策下,家庭教育如何树立好榜样?
双减政策下,家庭教育如何树立好榜样?
2021年7月,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印发《关于进一步减轻义务教育阶段学生作业负担和校外培训负担的意见》,标志着“双减”政策正式实施。这一政策的出台,不仅改变了学生的课业负担,也对家庭教育提出了新的要求和挑战。
榜样力量:家庭教育的核心
家庭教育是孩子成长过程中最为关键的一环。它对孩子的价值观、人生观和世界观的形成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家庭是孩子最早接触的社会环境,父母作为孩子的第一任老师,他们的行为、态度和价值观会在日常生活中潜移默化地传递给孩子。
研究表明,儿童具有“吸收性心智”,就像海绵吸水一样,会从周围环境中吸收各种信息。在这个过程中,父母的一言一行都会成为孩子模仿的对象。比如,有的孩子学说话时会模仿父母的发音、语气、用词;如果父母不小心说了一句脏话,过几天可能会从孩子嘴里说出来。这种潜移默化的影响,会深刻地影响孩子一生。
如何成为孩子的好榜样
用心陪伴:高质量的陪伴胜过长时间的陪同
哈佛学霸詹青云曾分享她的成长经历。小时候她的成绩并不好,但父母给予了她充分的陪伴和鼓励。妈妈每年都说她下一年一定会逆袭,尽管一直落空。爸爸给她看各种各样的书,带她去出差,去看世界。在父母的陪伴下,詹青云像太阳下的幼苗一样茁壮成长,不仅学习越来越好,整个人也越来越自信,优秀。
陪伴不一定要时时守在身边,只要用心了,就是高质量的陪伴。有一位老师因为工作原因无法经常陪伴儿子,于是他想出了一个特别的方法。他让儿子把想说的话、想问的问题写下来放在茶几上,等他回家再一一解答、回复。通过这种“纸短情长”的方式,父子之间建立了良好的沟通渠道,教育也在一来一回中发生。
身体力行:做好榜样的力量
孩子是天生的模仿家,会无意识地模仿父母的一言一行。蒙台梭利博士将“吸收性心智”比喻为海绵吸水,儿童会从周围环境中吸收各种信息,并以此建立与外界的联系,形成自己的个性。
曾国藩是清代著名的大臣,他不仅公事繁忙,还非常注重对孩子的教育。他时时过问孩子的读书学习情况,亲自制定严格的学习计划,督促孩子执行。他要求孩子做到“勤、孝、俭、仁、恒、谦”,小到吃饭走路,大到治国平天下,任何事情都严格要求,不允许孩子有丝毫懈怠。正因为曾国藩的严格管教和以身作则,曾氏一族才培养出很多卓有成就者。
负责到位:提供合适的成长环境
教育是一场漫长的修行,每一个父母都要担负起对孩子的教育责任。冰心先生说过:“成功的花,人们只惊羡她现时的明艳!然而当初她的芽儿,浸透了奋斗的泪泉,洒遍了牺牲的血雨。”每个优秀孩子的背后,都站着一个对孩子未来认真负责的父母。
作为父母,只有给孩子提供了肥沃的土地,每天悉心浇灌,并根据孩子的特点选择适合的培养方式,才有资格去静待花开。工作固然重要,但是长远来看,给孩子完整的家庭教育,孩子才能发展成为更好的自己。
双减政策下的新挑战与机遇
双减政策的实施,让家庭教育的重要性更加凸显。家长需要重新思考和定位自己在孩子教育中的角色。一方面,家长需要承担起更多的教育责任,另一方面,也有了更多与孩子相处的时间和空间。
在双减政策下,家庭教育呈现出新的趋势:
教育理念从“应试”转向“素质教育”。家长更重视德智体美全面发展,关注孩子的身心健康和兴趣培养。
家长更重视与孩子的沟通和陪伴。不再局限于学业成绩,而是关注孩子的情感需求和个性发展。
家庭教育支出和精力投入呈现两极分化。一部分家长增加了教育投入,另一部分则选择减少开支,但大多数家长都表示愿意花更多时间在孩子教育上。
面对这些变化,家长需要调整心态,转变教育方式。既要关注孩子的学业成绩,更要注重培养孩子的品德、社交能力、创新思维等综合素质。同时,也要学会合理安排时间,平衡工作与家庭,为孩子创造一个健康、快乐的成长环境。
结语
双减政策的实施,为家庭教育带来了新的机遇。家长应该抓住这个机会,重新审视自己的教育方式,努力成为孩子的好榜样。通过用心陪伴、做好榜样、负责到位,帮助孩子建立正确的价值观,培养良好的行为习惯,促进其健康成长。记住,教育不是一场短跑,而是一场马拉松。让我们一起携手,为孩子的未来奠定坚实的基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