哈尔滨亚冬会:高科技助力精准预报
哈尔滨亚冬会:高科技助力精准预报
2025年2月7日,哈尔滨第九届亚洲冬季运动会正式开幕,来自34个国家和地区的1270余名运动员将在冰天雪地中展开角逐。在这场亚洲规模最大的冬季综合性运动会上,一项由中国自主研发的高科技气象监测技术——赛道风场超精细图像分析技术,正在为赛事的顺利进行保驾护航。
创新技术:让风“现形”
在亚布力滑雪场,自由式滑雪空中技巧、U型池、大跳台等项目正在紧张进行。这些项目不仅需要运动员具备高超的技巧,还对气象条件有着极高的要求。特别是风速, slightest 的变化都可能影响运动员的表现甚至安全。
赛道风场超精细图像分析技术正是为解决这一难题而生。这项由哈尔滨工业大学研发的技术,通过高时空分辨率的雪花运动影像追踪,能够实现毫秒级、分米空间的二维气流实测。具体来说,它可以每0.033秒时间间隔,瞬时捕捉约一个篮球场平面面积上间隔约2分米的上万个点的风速、风向信息。
相比传统的激光测风雷达和多要素气象站,这项技术具有更高的瞬时流场测量维度和时空分辨率。通过计算机模型求解、处理,最终以直观可视化的流场图像显示出来,可以准确观察、分析赛道关键区域内局部的流场变化。
实战应用:为比赛“把脉”
在自由式滑雪空中技巧项目中,要求比赛时段内1分钟平均风速小于3米/秒。当风力达到2~3级时,就可能影响运动员的技术动作。如果风速过大,运动员在空中易被风吹偏,影响动作的完成质量。
亚冬会气象台现场服务预报员张晓瑞表示:“当风力大于等于四级时,对空中技巧的影响程度就达到了‘低影响’级别。”因此,精确的风速监测对于比赛至关重要。
在实际应用中,这项技术已经发挥了重要作用。比如在一次测试赛中,教练员根据实时监测到的风速数据,及时调整了运动员的训练计划。“今天是逆风,回调落点,调整动作,延长滑行距离!”这样的指令正是基于精准的气象数据做出的。
全面保障:打造“智慧气象”
赛道风场超精细图像分析技术只是亚冬会气象保障体系中的一部分。为了实现全方位的气象监测,黑龙江省气象部门还布设了激光测风雷达、交通气象站等设备,构建了“分钟级、百米级”的精细化预报系统。
在越野滑雪测试赛的赛道旁边,气象工作人员正在清扫一台便携式六要素自动气象仪周围的积雪。这台设备能实时采集赛场内的温度、风向风速以及气压等相关要素,配合前期建设的固定气象站,为现场比赛提供精准的气象预报服务。
在亚布力赛区地基遥感垂直观测系统站点,大屏显示着激光测风雷达实时上报的风羽图。根据绿色和蓝色的风矢,除了1000米以上的部分地区,亚布力赛区当天的风速都保持在每秒0~5米。
“地基遥感垂直观测系统能实时采集亚布力赛区不同高度的气象要素信息,为预报员提供精细精密的垂直探空数据。”亚冬会气象保障服务人员熊峰介绍说。
未来展望:科技赋能体育
这项创新技术的应用,不仅提升了冬季运动赛事的气象监测水平,也为未来更多领域的技术创新奠定了基础。黑龙江省气象局和哈尔滨工业大学还在科学研究、人才培养、技术成果转化等方面构建了更加紧密的合作平台,共同探索更多领域的新技术应用,为我国冬季运动赛事的气象预报事业的发展作出更大贡献。
随着哈尔滨亚冬会的进行,这项“黑科技”正在用它的“火眼金睛”守护着运动员们的安全与成绩,为这场冰雪盛宴增添了一抹科技亮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