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小白 wenxiaobai
资讯
历史
科技
环境与自然
成长
游戏
财经
文学与艺术
美食
健康
家居
文化
情感
汽车
三农
军事
旅行
运动
教育
生活
星座命理

乾隆63年的统治,究竟能不能算得上是盛世?看易中天说的话就懂了

创作时间:
作者:
@小白创作中心

乾隆63年的统治,究竟能不能算得上是盛世?看易中天说的话就懂了

引用
网易
1.
https://m.163.com/dy/article/JGCUD5HT05567BF9.html

乾隆帝作为清朝第四位皇帝,其执政时间长达63年,是中国历史上在位时间最长的君主。对于乾隆盛世的评价,历来存在着不同的声音。有人认为乾隆时期是一个真正的鼎盛时期,有人则持相反观点。那么乾隆63年的统治到底应该如何定位?是否真的能称之为"盛世"?让我们一同来探讨这个千古难题。

乾隆帝的农业政策及其影响

乾隆帝自小受到严格的儒家传统教育,秉持“民以食为天”的思想,十分重视农业生产。就在他即位的第二年,乾隆帝便恢复了“恭农社”这一明朝时期就已出现但后来废除的农事组织。恭农社下设各级机构,不仅负责农业技术的推广,更要监督地方官员是否勤勉尽责、有无徇私舞弊。

除此之外,乾隆帝还十分重视水利建设。1748年,直隶盛京镇发生严重旱灾,乾隆帝亲自主持了一场仪式性的“恳祈雨水”活动。旱情缓解后,他又整顿各地河道,修理堤防,并颁布了严格的“河课徭役制度”,动员沿岸居民参与水利建设。正是这一系列措施,使河北平原的农业生产逐渐走上正轨。

与此同时,乾隆帝也非常重视农田水利的开发利用。1765年,他亲自监工在沈阳富于地区修筑运河。此后数年,陆续又在东北其他地区建造了多条运河,极大提高了这一人口稀少地区的农业生产能力。除内地外,乾隆朝还不遗余力地开垦了新疆、青海等边陲地区,将农业生产向西部延伸。

当代官员方观承赞叹乾隆帝“阖府农桑之化”,实在是对乾隆朝农业政策的最好注脚。不过,乾隆帝过于偏重“重农抑商”的旧有思想,加之人口剧增,仍使许多地区的农村经济陷入了困境。即便如此,乾隆朝农业生产的确较前朝有了长足进步,为日后的经济发展奠定了基础。

乾隆时期商贸经济的发展状况

乾隆时期,清朝商贸经济取得了长足发展。一方面,朝廷采取了一系列有利于商贸发展的政策;另一方面,民间社会经济活动也日趋活跃。

在朝廷政策方面,乾隆帝上台后不久,就颁布了一系列旨在发展商贸的措施。他下旨开放商路,鼓励民间贸易往来;减免商税,降低商人经营成本;允许农民自由买卖余粮,减轻了对农民经济的限制。这些举措为商品经济的发展扫清了障碍。

乾隆四十三年(1778年),朝廷又颁布了一项重大政策——“准民渡海”。此前,为了防范海盗以及避免军事技术外泄,清朝一直禁止民间私自出海。新政策的实施,使广东、福建的商人可以安全走私,前往东南亚及远至印度、中东等地经商。大量华商借机开拓了海外贸易市场,形成了离岸贸易网络,极大促进了清朝商业的发展。

除了政策利好,民间社会的高度活跃也是乾隆时期商贸发展的重要推手。这一时期,全国各地纷纷出现了新式的行商组织,比如江浙一带的“行伙”,湖广一带的“钱庄”,以及北方的“会馆”等。这些民间组织凭借自身的信誉担保和资金优势,大大降低了跨区域贸易的风险和成本。一些规模较大的行商集团,更是将贸易网络扩展到了东南亚和南亚,商品远销重洋。

与此同时,乾隆时期的重要商品也发生了变化。由于农业生产水平的提高,粮食等农产品成为主要的商品之一。而随着社会分工日益精细,手工业品如丝绸、瓷器等也开始大量出口海外,为清朝输入了大笔白银。部分地区还出现了前现代工厂手工业,生产皮货、丝绸等商品,产品畅销海内外。

总的来说,乾隆时期朝廷和民间努力的结合,推动了商贸经济的全面发展,为日后资本主义经济关系的生成做了有力准备。

科技文化在乾隆朝的表现

乾隆时期,西方先进科学技术通过传教士的传播逐渐进入中国。例如,在天文学领域,清朝的教士利马窦等人向皇室传授了许多新知识,如日心说、望远镜的使用等,皇室也十分重视并资助了一些天文观测活动。

在地理知识方面,西方地理学家的作品也被引入中国。例如,法国地理学家笃桥的《坤舆万国全图》一书在乾隆时期被译为汉文,为清人打开了新的视野,了解到较为完整的世界地理知识。

西方医学的传入也对乾隆时期中国产生了一定影响。例如,耶稣会传教士德昭(1711-1785)向中国人介绍了人体解剖学,并翻译了西方医学著作《圣济总录》,为中医学科带来新的理论和实践。

乾隆朝是一个文化相当繁荣的时期。在文学艺术领域,有词人纳兰性德、小说家曾朴、戏曲家洪升等人的杰出作品问世。

在书画方面,有着像郎世宁、石涛、王翚等一大批名家的活跃。乾隆帝本人也是书画大家,他的《十六帖》更是中国书法的经典之作。

乾隆朝还进行了一系列重大文化工程,例如《四库全书》的第二次大规模编纂、《御制词曲选》的编纂等。这些工程为后人保存和整理了大量文化典籍。

作为一代明君,乾隆帝对文化事业的重视和自身的文化修养是有目共睹的。他自幼儒学根底扎实,诗文书画无一不精通。他热爱各种艺术,诸如陶瓷、漆器、皮影戏等民间手工艺也都有涉猎。

同时,乾隆帝还敞开胸怀吸纳西方文化。他不但热衷于研究西洋新知,还命令有关部门广泛搜集、翻译西方典籍。乾隆帝本人更是直接与耶稣会士展开学习互动,亲自校阅了《坤舆万国全图》等著作的译文。

总的来说,乾隆帝作为一代文化名君,对文化事业的推动和个人文化修养对乾隆时期文化的繁荣发展起到了关键作用。

乾隆时期的民生状况反思

乾隆时期是中国人口快速增长的时期,据统计,从乾隆年间到嘉庆年间,中国人口增长了一倍多,由2亿多增长到4亿多。如此庞大的人口给社会带来了沉重负担。

© 2023 北京元石科技有限公司 ◎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42949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