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俊凯的“声呐”突破:从歌手到《蛟龙行动》军人的蜕变
王俊凯的“声呐”突破:从歌手到《蛟龙行动》军人的蜕变
春节档上映的《蛟龙行动》虽然票房表现平平,仅收获3294万,但作为中国首部核潜艇电影,其在动作场面、情感深度以及技术细节上的表现仍值得一看。影片中,王俊凯饰演的声呐兵曹弘浪成为一大亮点,不仅展现了角色的独特魅力,也让观众看到了这位年轻演员的突破与成长。
从歌手到军人:王俊凯的首次军旅银幕之旅
在《蛟龙行动》中,王俊凯饰演声呐兵曹弘浪,这是他首次挑战军人角色。为了塑造这个角色,王俊凯做了大量准备工作。他深知声呐兵的专业性和特殊性,积极主动地跟随专家进行深入学习,对各种声音数据的采集、分析以及专业口令的掌握都极为用心。
声呐兵:潜艇的“眼睛”和“耳朵”
声呐兵在海军体系中扮演着举足轻重的角色,被誉为“决定战场走向的第一判断人”。在影片中,曹弘浪多次直面生死攸关的严峻考验。张涵予饰演的艇长赵启航在关键时刻总是询问曹弘浪的意见,充分展现了声呐兵在潜艇作战中的主导作用。
“用耳朵演戏”的突破
王俊凯形容曹弘浪:“他有对声音极为敏感的天赋,加上他非常努力,所以他非常自信。再加上他有一股轴劲儿,遇到问题不解决不罢休,不管用什么方法,非得把难题踩在脚下才肯松口气。”
这种性格特点在影片的关键时刻得到了充分体现。在一次敌方鱼雷逼近的危机中,面对赵启航的催促,曹弘浪冷静回应:“别催,相信我。”正是这种自信和坚持,让他最终找到了辨别鱼雷声音的技巧,赢得了生死大战。
角色细节的精心设计
为了使角色更加立体,王俊凯还为曹弘浪设计了独特的成长背景。他想象曹弘浪是一个在海边长大的孩子,对大海的声音有着天然的熟悉感。这种设定不仅丰富了角色的背景,也为他在影片中的表现提供了合理的解释。
观众眼中的曹弘浪
王俊凯在《蛟龙行动》中的表现得到了观众和业内人士的一致好评。导演林超贤称赞他“声”入人心:“他在片场那股认真的劲头,就像声呐兵锁定目标一样专注,把曹弘浪的那种青涩但又坚毅的感觉拿捏得非常好。”
小红书上也有不少观众表示,王俊凯在影片中的表现令人惊喜。有观众评价道:“从预告看,小凯的演绎真的可圈可点!作为潜艇‘眼睛’和‘耳朵’的他,从他身上看出了眼观四方、耳听八方的魄力和定力。而且,这次的台词功底也太棒了吧,没有看字幕台词都听得一清二楚,作为潜艇‘播报员’,有他就稳了!”
从“流量”到实力派:王俊凯的转型之路
《蛟龙行动》中的曹弘浪,展现了王俊凯作为演员的更多可能性。从《万里归途》中的文弱形象到《刺猬》中的内敛角色,再到《蛟龙行动》中的硬朗军人,王俊凯正在通过不断挑战自我,实现从“流量”到实力派的转型。
结语
尽管《蛟龙行动》的票房表现不尽如人意,但王俊凯在影片中的表现无疑为他赢得了更多观众的认可。正如他自己所说:“这是我第一次靠耳朵来演戏,声呐兵也是潜艇的耳朵和眼睛,当我穿上制服走进潜艇的瞬间,身处在这样真实的环境里,能够切实感受到海军的强大,国家的强大。”这种对角色的深刻理解和投入,正是一个优秀演员应有的态度。
通过《蛟龙行动》,我们不仅看到了一个年轻演员的成长,更看到了中国军事动作片迈向新高度的希望。期待未来能看到更多这样的作品,丰富春节档的电影选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