秋冬感冒高发季,你真的会吃药吗?
秋冬感冒高发季,你真的会吃药吗?
“医生,我感冒了,给我开点消炎药吧!”这是秋冬季节,很多患者在医院就诊时的常见要求。然而,这样的用药习惯真的正确吗?根据世界卫生组织的统计,全球范围内50%的药物使用不当,50%的患者用药方式不正确。在中国,50%的抗生素属于滥用,这不仅可能导致药物不良反应,还会造成细菌耐药性增强。因此,在秋冬感冒高发季节,掌握正确的用药知识尤为重要。
感冒用药的五大误区
误区一:同时服用多种感冒药能好得更快
很多人认为同时服用多种感冒药可以加速康复,这种做法其实非常危险。市面上的感冒药多为复方制剂,含有对乙酰氨基酚、伪麻黄碱等成分。如果同时服用多种感冒药,可能会导致这些成分的剂量叠加,引起严重的不良反应,甚至导致肝衰竭。
误区二:感冒就吃抗生素
抗生素只对细菌感染有效,而感冒大多由病毒引起,使用抗生素不仅无效,还会增加药物不良反应和细菌耐药性的风险。只有在医生确诊为细菌感染时,才需要使用抗生素。
误区三:成人感冒药减量给儿童服用
儿童不是成人的缩小版,他们的肝肾功能尚未发育完全,不能随意将成人药物减量使用。有些药物成分可能通过血脑屏障影响儿童大脑发育,因此一定要使用儿童专用药物。
误区四:用酒精擦浴退烧
酒精擦浴可能导致酒精中毒,尤其是对于儿童来说更为危险。如果出现持续高热,应及时就医,而不是自行采取物理降温方法。
误区五:感冒就是流感
感冒分为普通感冒和流行性感冒。普通感冒症状较轻,由多种病毒引起;而流感则由流感病毒引起,症状更重,传播更快。两者需要区别对待,治疗方法也不同。
正确用药的基本原则
遵循医嘱:严格按照医生的建议用药,不要自行增减剂量或更换药物。
仔细阅读说明书:关注药物的禁忌、注意事项和不良反应,特别是特殊人群用药提示。
注意用药时间:如“每日三次”是指每8小时服用一次,而不是随三餐服用。
特殊人群用药:孕妇、儿童、老人以及有肝肾疾病的人群,用药需特别谨慎,应遵医嘱使用。
药物相互作用:同时使用多种药物时,要注意药物之间的相互作用,避免产生不良反应。
特殊人群用药注意事项
儿童、孕妇和老年人是特殊用药人群,他们的身体状况与成人不同,用药需要格外小心。
儿童:应使用儿童专用药物,避免成人药物减量使用。注意观察药物反应,遵医嘱用药。
孕妇:用药需谨慎,某些药物可能影响胎儿发育。在医生指导下使用安全的药物。
老年人:老年人肝肾功能可能减退,需要调整用药剂量。同时使用多种药物时,要注意药物相互作用。
家庭药箱管理建议
合理配备药品:家庭药箱应配备常用药品,如退烧药、止咳药、抗过敏药等,但要避免过多储备。
分类存放:内服药与外用药分开,成人药与儿童药分开,处方药与非处方药分开。
注意有效期:定期检查药品有效期,过期药品应及时清理。散装药品应标注清楚存放日期和失效期。
存放条件:药品应存放在阴凉、干燥、避光处,避免潮湿和高温。特殊药品如胰岛素需冷藏保存。
安全存放:药品应放在儿童拿不到的地方,防止误食。
秋冬季节是感冒高发期,正确的用药知识不仅能帮助我们更好地应对疾病,还能避免不必要的健康风险。记住,药物是双刃剑,合理使用才能发挥其治疗作用。当遇到用药问题时,及时咨询医生或药师,不要自行其是。只有科学用药,才能守护自己和家人的健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