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神性头晕:你可能忽视的心理健康问题
精神性头晕:你可能忽视的心理健康问题
头晕是日常生活中常见的症状,但有一种头晕与躯体疾病无关,而是由心理或精神因素引起的,这就是精神性头晕。根据中华医学会心身医学分会的整体健康协作学组发布的《精神性头晕诊疗中国专家共识》,这种疾病占门诊头晕患者的15%~20%,多见于年轻患者。由于其病因复杂且容易被误诊,了解并重视心理健康对于预防和治疗精神性头晕至关重要。
什么是精神性头晕?
精神性头晕是一种慢性恐惧性头晕症状群,其特点是头晕症状持续存在,但各种检查均未发现器质性病变。这种疾病容易被误诊,因此需要引起足够的重视。精神性头晕并不是指特定的精神疾病,而是一类由多种精神心理障碍引起的头晕病症的总称。
精神性头晕的发病机制较为复杂,一般认为由于患者的恐慌发作,引起过度换气,使血中二氧化碳大量排出体外,导致血管收缩,血管壁阻力加大,心跳加快,病人有心悸的感觉。此外,心理因素如紧张、恐惧、担心等也会通过神经递质影响大脑功能,导致头晕症状。
精神性头晕的临床表现
精神性头晕的临床表现多样,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1. 焦虑症状
- 情感症状群:表现为与处境不相符的紧张不安、过分担心、心烦、害怕或恐惧、易怒等。
- 心理行为症状群:常见坐立不安、搓手顿足、颤抖、身体发紧僵硬、深长呼吸、经常叹气、反复询问、言语急促、过度要求医师给予安慰或保证、警觉性和敏感性增高、注意力难集中等。
- 惊恐障碍的表现:患者表现惊恐发作时多首诊急诊,其惊恐发作是指在日常生活中无特殊的恐怖性处境时,突然感到突如其来的惊恐体验,强烈的紧张、恐惧、难以忍受的不适感、失控感。伴有心悸、呼吸困难、头晕、窒息感、濒死感,以及显著的自主神经症状。
2. 抑郁症状
- 心理症状群:焦虑、思维迟缓、认知症状(记忆力差、注意力集中困难、学习困难等)、自责自罪、精神运动性迟滞或激越等症状。
- 精神性头晕患者抑郁症状的特点:对于躯体的症状更为关注,对情感反应的否认,对愤怒的否认,隐藏的敌意升高。
3. 头晕症状
包括头晕、眩晕、头昏等头部不适感或不稳感。精神性头晕患者病前也可有急性事件发作(如良性阵发性位置性眩晕、前庭神经元炎、短暂性脑缺血发作、后循环缺血等)的病史。
4. 其他躯体症状
失眠、疼痛、乏力、出汗、心悸、胸闷、呼吸困难、喉部鼻腔堵塞感、恶心、呕吐、腹痛、腹泻、尿频、尿急、进食障碍、性功能障碍等一系列症状。上述症状,有些是器质性疾病与精神性头晕共病的躯体症状,这类头晕也属于精神性头晕的范畴。
精神性头晕的治疗方法
精神性头晕的治疗需要综合考虑药物治疗、心理治疗和物理治疗等多种手段。
1. 药物治疗
- 抗焦虑药物:如苯二氮卓类药物,可以快速缓解焦虑症状,但需在医生指导下使用,避免依赖。
- 抗抑郁药物:如选择性5-羟色胺再摄取抑制剂(SSRIs),可以改善抑郁和焦虑症状。
- β受体阻滞剂:如普萘洛尔,可以减轻心悸、颤抖等躯体症状。
2. 心理治疗
- 认知行为疗法(CBT):帮助患者识别和改变负面思维模式,学习应对压力的技巧。
- 放松训练:如深呼吸、渐进性肌肉放松等,有助于减轻焦虑和紧张。
- 心理动力学治疗:探索患者内心的冲突和情绪,促进自我理解。
3. 物理治疗
- 经颅磁刺激(TMS):通过磁场刺激大脑特定区域,改善症状。
- 生物反馈疗法:帮助患者学会控制自己的生理反应,如心率、血压等。
此外,生活方式的调整也非常重要,包括保持规律的作息时间、适度运动、健康饮食、避免过度使用电子设备等。通过综合治疗,大多数精神性头晕患者可以得到显著改善,恢复正常生活。
结语
精神性头晕是一种常见的慢性头晕症状,虽然其病因复杂,但通过及时诊断和综合治疗,可以有效控制症状。如果您或身边的人出现持续性头晕,且经过常规检查未发现器质性病变,建议及时就医,寻求专业帮助。同时,也要重视心理健康,学会调节情绪,保持良好的生活习惯,预防精神性头晕的发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