拉尼娜现象已形成!将如何影响2025年冬季气候?
拉尼娜现象已形成!将如何影响2025年冬季气候?
2025年2月7日,国家气候中心发布最新监测结果:赤道中东太平洋海温已进入拉尼娜状态,这一状态将持续至春季中后期。这一发现引发了广泛关注,因为拉尼娜现象对全球气候有着深远的影响。
什么是拉尼娜?
拉尼娜是西班牙语“La Niña”的音译,意为“小女孩”,是一种重要的气候现象。它指的是赤道附近东太平洋海域海水大范围持续异常变冷的情况,与厄尔尼诺现象相反,因此也被称为反厄尔尼诺或冷事件。
拉尼娜现象的形成与信风和海洋温度密切相关。当东南信风增强时,赤道东太平洋深层冷水上翻加剧,导致海表温度进一步降低,从而触发拉尼娜现象。
全球气候将如何变化?
拉尼娜会导致全球气候出现显著异常,如部分地区干旱、洪涝等极端天气。从全球范围看,南美洲沿岸国家如阿根廷,通常降水会变少,而印度尼西亚、澳大利亚东部则雨水增多。当拉尼娜长时间持续时,非洲中部、美国东南部等地常发生干旱,巴西东北部、印度和非洲南部等地易出现洪涝。
对我国冬季的影响
对我国而言,在拉尼娜发生的当年冬季,我国东部地区易出现降水偏少的情况。这主要是因为受拉尼娜影响,菲律宾附近气旋式环流异常,我国东部地区受偏北风影响,水汽输送偏弱,从而造成降水偏少。气候监测显示,2024年入冬以来,由于拉尼娜出现,我国东部地区受偏北风异常影响,水汽输送条件极差,降水明显偏少,华北东部、华东、华中东部、华南大部降水较常年同期偏少八成以上。
此外,拉尼娜还可能导致我国冬季气温偏低,易出现冷冬;夏季则可能遭遇区域性高温。华南地区早稻播种期可能出现低温阴雨,而江南地区春播条件较差。北方沙尘暴增多,同时增加春季干旱风险。台风活动偏多,初夏及汛期影响尤为明显。
权威预警与应对
世界气象组织(WMO)最新通报预测,2024年12月至2025年2月期间,出现拉尼娜的几率高达60%。WMO秘书长席列斯特·绍罗强调:“自2023年6月以来,我们已看到全球陆地和海洋表面温度持续异常。即使出现短期降温的拉尼娜事件,也不会改变大气吸热温室气体造成的全球升温的长期轨迹。”
各国政府正在利用这一预警信息,动员农业、卫生、水资源和灾害管理等部门进行规划,以减少极端天气事件带来的不利影响。对于公众而言,及时关注天气预报,做好防寒保暖和防灾准备,是应对拉尼娜影响的重要措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