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小白 wenxiaobai
资讯
历史
科技
环境与自然
成长
游戏
财经
文学与艺术
美食
健康
家居
文化
情感
汽车
三农
军事
旅行
运动
教育
生活
星座命理

超慢跑:全民心血管健康新宠儿

创作时间:
作者:
@小白创作中心

超慢跑:全民心血管健康新宠儿

引用
大河网
9
来源
1.
https://5g.dahe.cn/news/202501221884015
2.
http://ent.people.com.cn/n1/2025/0122/c1012-40406764.html
3.
https://36kr.com/p/2988949131880709
4.
https://www.ctdsb.net/c1659_202411/2316747.html
5.
https://www.healthnews.com.tw/article/62529
6.
https://www.hanspub.org/journal/paperinformation?paperid=93121
7.
https://m.qidian.com/ask/qqbxavxpekglw
8.
https://slowjogging.com.tw/best-slow-jogging-time-frequency-location-recommendation/
9.
https://www.elle.com/tw/beauty/health/g44742680/super-jogging-tips/

近年来,一种名为“超慢跑”的运动方式悄然兴起,以其低强度、高效益的特点,迅速成为全民健身的新宠。无论是心血管疾病患者、运动新手,还是时间紧张的上班族,都能在超慢跑中找到适合自己的运动节奏。

01

科学依据:超慢跑如何改善心血管健康

研究表明,超慢跑对心血管健康具有显著的积极影响。台湾杨聪才身心诊所院长杨聪财医师指出,超慢跑是一种中低强度的有氧运动,能够有效降低血压和血脂水平,改善心血管功能,显著减少心血管疾病的风险。日本福冈大学教授田中宏晓的研究也表明,超慢跑消耗的能量是同等速度健步走的两倍,同时对身体的负荷非常小,是一种理想的运动方式。

02

安全性:适合各类人群的运动方式

超慢跑的一大优势在于其安全性。由于运动强度低,超慢跑对关节的冲击非常小,可以有效减少运动损伤的风险。即使是骨质疏松、退化性关节炎或膝盖动过手术的患者,也可以在医生的指导下进行超慢跑练习。这种运动方式特别适合心血管疾病患者和初学者,能够在保证安全的前提下,逐步提升心肺功能。

03

具体方法:如何科学地进行超慢跑

超慢跑的关键在于“慢”,即慢速、小步幅、低强度。一般来说,超慢跑的速度大约在每小时4到6公里之间,相当于每公里用时10到15分钟。在姿势方面,跑者应保持身体挺直但不紧绷,利用手肘力量摆动双臂,稍微抬起下巴,直视前方,骨盆稍向前挺,尽量抬起腿。脚部应以“先前脚掌、后脚跟”的顺序接触地面,避免踮脚跑和步伐过大,以减少足底筋膜炎、跟腱炎的发生率。

在呼吸方面,应保持自然、稳定的呼吸节奏,如果出现呼吸急促或气喘,说明速度过快,需要适当降低。对于初学者来说,建议从每次10到15分钟开始,逐渐增加运动时间,按自己适应的节奏和强度进行训练。每次运动后,务必做好腿部的拉伸放松。

04

对比分析:超慢跑的优势

2023年11月《欧洲心脏杂志》刊发的一项研究评估了一天24小时中不同运动模式和心脏健康的关系。研究发现,中等强度运动对心脏最健康,具体排序依次为:中等强度的运动(如跑步、快走、爬楼梯)、轻度运动、站立和睡眠。而久坐行为会对心脏健康产生不利影响。超慢跑作为一种中等强度的运动方式,不仅效果显著,而且对身体的负担较小,是提升心血管健康的理想选择。

05

实际案例:超慢跑改善心血管健康的实例

以一位50岁的高血压患者为例,他在医生的建议下开始尝试超慢跑。起初,他每次只能坚持10分钟,但随着时间的推移,他逐渐能够持续30分钟以上的超慢跑。经过半年的坚持,他的血压得到了有效控制,心血管功能明显改善,生活质量也有了显著提升。

06

注意事项:避免运动损伤

虽然超慢跑对关节的冲击较小,但不正确的运动方式仍可能导致运动损伤。例如,有人在进行“指压板超慢跑”时因过度运动导致足底筋膜炎。因此,建议选择软硬适中的运动场地,穿着合适的运动鞋,运动前做好热身,运动后进行拉伸。如果在运动过程中感到不适,应立即停止并及时就医。

07

结语:超慢跑让运动更简单

超慢跑以其简单易行、安全有效的特点,成为了全民心血管健康新选择。它不仅适合心血管疾病患者和运动新手,也适合时间紧张的上班族。只需每周累计150分钟以上,每次10分钟即可开始,让运动融入日常生活,守护心血管健康。

© 2023 北京元石科技有限公司 ◎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42949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