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手部湿疹诊疗专家共识:最新治疗方案全解读
中国手部湿疹诊疗专家共识:最新治疗方案全解读
手部湿疹是一种常见的慢性皮肤病,主要表现为红斑、丘疹、水疱、糜烂、渗出等症状,可伴有瘙痒或疼痛。据统计,手部湿疹的终生患病率约为15%,且多达2/3的患者会发展为慢性病,持续3个月以上或在12个月内复发2次及以上。
病因与发病机制
手部湿疹的发病与多种因素有关。《柳叶刀》近期发表的综述指出,特应性皮炎和皮肤干燥是导致手部湿疹的主要影响因素。此外,接触刺激物(如清洁剂、化学品等)和过敏原(如某些香料、橡胶添加剂等)也是重要的外在因素。某些职业,如理发师、美容师等,因需长期接触刺激物,患手部湿疹的风险更高。
临床表现与诊断
手部湿疹的症状多样,主要包括手掌发红、水肿、浸润、水疱、糜烂、鳞屑、角化过度和裂纹。急性期以渗出、水疱和结痂为主,慢性期则以浸润和鳞屑为主。约30%的慢性手部湿疹患者同时伴有足部湿疹。
诊断时需详细询问病史,包括发病时间、病程特点、接触史及特应性皮炎病史等。斑贴试验是重要的辅助诊断手段,尤其适用于疑似接触性过敏的患者。此外,还需与银屑病、手掌角化病、掌跎脓疱病、皮肤癣菌感染等疾病进行鉴别诊断。
治疗方案
外用治疗
外用治疗是手部湿疹的一线治疗方案。润肤剂的使用至关重要,可保持皮肤水分,减少瘙痒。对于急性渗出性湿疹,建议使用具有抗菌作用的亲水性乳膏或凝胶;慢性湿疹则更适合油包水型软膏。
外用糖皮质激素是主要的治疗药物,短期使用证据等级较低,中长期使用证据等级为中等。急性期可使用强效激素如丙酸氯倍他索或曲安奈德,长期治疗时则建议选择治疗指数更高的药物如糠酸莫米松乳膏。
钙调磷酸酶抑制剂(如他克莫司软膏和吡美莫司乳膏)可作为外用糖皮质激素的替代选择,尤其适用于需要长期治疗的患者。他克莫司软膏(0.1%)被推荐用于外用糖皮质激素难治性或需要长期治疗的患者,因其安全性较高,不会干扰表皮屏障修复。
近年来,外用泛JAK抑制剂Delgocitinib成为治疗领域的重要进展。基于DELTA 1和DELTA 2两项临床3期试验的结果,该药已被欧盟委员会批准用于治疗无法使用外用糖皮质激素或外用糖皮质治疗效果不佳的成人严重慢性手部湿疹。试验数据显示,第16周时delgocitinib治疗组的治疗成功率显著高于对照组(DELTA 1:20% vs 10%,DELTA 2:29% vs 7%)。
系统治疗
当外用治疗效果不佳时,可考虑系统治疗。阿利维A酸是首个在欧洲获准用于治疗手部湿疹的口服药物,常规治疗周期为24周。需要注意的是,该药具有致畸性,治疗期间需严格避孕。此外,严重急性发作时可短期使用系统性糖皮质激素,剂量为0.51.0 mg/kg/d泼尼松龙,随后23周逐步减量。
光疗
对于外用治疗无法控制的病情,可考虑短期光疗(4~8周)。但需注意光疗周期较长,且长期应用可能增加皮肤癌风险。
患者教育与管理
患者教育是手部湿疹管理的重要组成部分。患者应识别并避免接触已知刺激物和过敏原,保持皮肤适当湿润,使用温和无刺激的清洁用品。建议患者穿着透气性好的衣物,避免过热和出汗。在日常生活中,应减少对手部皮肤的物理摩擦和刺激。
手部湿疹的治疗目标是控制症状、预防复发和改善生活质量。通过合理的治疗和日常护理,大多数患者可以有效控制病情。但需注意,所有治疗方案应在医生指导下进行,患者不应自行用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