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小白 wenxiaobai
资讯
历史
科技
环境与自然
成长
游戏
财经
文学与艺术
美食
健康
家居
文化
情感
汽车
三农
军事
旅行
运动
教育
生活
星座命理

慈禧也爱吃的北京炒肝,你敢尝试吗?

创作时间:
作者:
@小白创作中心

慈禧也爱吃的北京炒肝,你敢尝试吗?

引用
搜狐
9
来源
1.
https://www.sohu.com/a/820920900_121702330
2.
https://zh.wikipedia.org/wiki/%E9%B2%81%E8%8F%9C
3.
https://www.bianyifang.com/brandDisplay.html
4.
https://www.kkarry.com/58300/
5.
https://www.kkarry.com/58116/
6.
https://www.baike.com/wikiid/3509869884765180076
7.
https://cn.savorjapan.com/contents/discover-oishii-japan/recommended-chinese-restaurants-with-luxury-atmosphere-and-delicious-food-tokyo/
8.
http://cn.obj.cc/portal.php?mod=list&catid=334
9.
http://www.360doc.com/content/24/0806/07/57798620_1130573900.shtml

“太后,今日早膳想用些甚?”
“唔,昨日听李莲英说起京城新出的一道‘炒肝’,倒也有趣,今日便尝尝这炒肝罢。”

这是一段发生在清朝宫廷中的对话。据说,慈禧太后对这道新出现的“炒肝”颇为好奇,特意召来御厨制作。当热气腾腾的炒肝端上桌时,太后尝了一口,顿时被其独特的口感和浓郁的味道所吸引,连连称赞:“此菜虽名‘炒肝’,却无炒之焦气,肝肠滑嫩,汤汁浓郁,实为佳品!”

01

从街头小吃到宫廷御膳

这道让慈禧太后赞不绝口的炒肝,其实源自京城的一家小店——会仙居。据记载,炒肝最早出现在清朝同治年间,由会仙居的老板刘氏兄弟创制。最初,这道菜只是简单的白水杂碎,生意并不景气。后来,在《北京新报》主持人杨曼青的建议下,刘氏兄弟对菜品进行了改良:去掉心肺,只保留肝和肠,加入酱色勾芡,并命名为“炒肝”。这一改进立刻让炒肝名声大噪,成为京城小吃界的一颗新星。

02

独特的制作工艺

虽然名为“炒肝”,但这道菜实际上并不需要爆炒,而是采用炖煮和勾芡的工艺。制作时,先将新鲜的猪肝和猪肠处理干净,猪肝切片浸泡去除血水,猪肠则需仔细清洗并焯水。接着,将猪肠放入锅中,加入葱、姜、蒜等调料,用小火慢炖至八分熟。随后加入猪肝,继续炖煮至熟透。最关键的一步是勾芡,通过加入适量淀粉,使汤汁变得浓稠均匀,呈现出油亮酱红的色泽。最后,根据个人口味加入盐、糖等调味料,撒上蒜末,一道美味的炒肝就完成了。

03

名副其实的“缺心少肺”

有趣的是,炒肝这道菜还有一个特别之处:它虽然名为“炒肝”,但实际上肝只是点缀,主要食材还是猪肠。而且在制作过程中,心和肺都被去掉了,只保留了肝和肠。因此,老北京人中流传着一句歇后语:“北京的炒肝儿,缺心少肺。”这句看似戏谑的话,实际上道出了炒肝制作的精妙之处:通过精选食材,去除不必要的部分,使得整道菜更加清爽可口,不会过于油腻。

04

传承与创新

如今,炒肝早已从宫廷御膳走到了寻常百姓家,成为北京人餐桌上不可或缺的美食。在保持传统风味的基础上,现代的炒肝也在不断创新。一些餐厅开始尝试将炒肝与其他食材搭配,比如搭配肉包子或烧饼一起食用,让口感更加丰富。同时,随着健康饮食观念的普及,低脂低盐的健康版炒肝也逐渐受到人们的青睐。

从街头小吃到宫廷御膳,再从宫廷御膳回到百姓餐桌,炒肝见证了北京城的变迁和发展。它不仅是一道简单的美食,更承载着老北京人的乡愁和记忆。正如慈禧太后所称赞的那样,这道看似普通的炒肝,实则蕴含着独特的烹饪智慧和深厚的文化底蕴。如果你有机会来到北京,不妨亲自品尝一下这道慈禧太后也爱吃的美食,感受一下老北京的饮食文化魅力。

© 2023 北京元石科技有限公司 ◎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42949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