无锡市中心康复医院专家详解:青少年运动损伤急救指南
无锡市中心康复医院专家详解:青少年运动损伤急救指南
据统计,我国每年约有30%的青少年在运动中遭受不同程度的损伤,其中以肌肉拉伤、关节扭伤最为常见。随着青少年参与体育运动的热情日益高涨,如何正确处理运动损伤成为每位家长和青少年的必修课。今天,我们就来聊聊青少年运动损伤的急救知识。
常见运动损伤类型
青少年在运动中最常见的损伤主要包括以下几种:
肌肉拉伤:常发生在短跑、足球等需要快速启动的运动中,主要由于热身不足或动作不当引起。
关节扭伤:尤其是踝关节扭伤,多发生在跳起落地失去平衡时,表现为疼痛、肿胀和活动受限。
足踝损伤:由于踝关节周围肌肉力量较弱及不正确的着地方式,青少年容易发生此类损伤。
腰背肌损伤:长期练习需要腰部发力的项目(如铅球)可能导致腰背肌肉负荷过大而受伤。
肘关节损伤:投掷类运动(如标枪)中常见,可能造成尺侧副韧带失稳或肱骨内上髁撕裂。
PRICE原则:运动损伤急救的黄金法则
当运动损伤发生时,第一时间的处理至关重要。PRICE原则是国际上广泛认可的运动损伤急救准则,其含义如下:
P(Protection)保护:立即停止运动,保护受伤部位,避免进一步损伤。可以使用护具或绷带固定受伤部位。
R(Rest)休息:让受伤部位充分休息,避免任何可能加重损伤的活动。必要时使用拐杖或轮椅。
I(Ice)冰敷:在受伤后的前48-72小时内,每隔2-3小时对受伤部位进行15-20分钟的冰敷。注意不要直接将冰块放在皮肤上,可以用毛巾包裹。
C(Compression)加压包扎:使用弹性绷带对受伤部位进行适度加压包扎,以减少肿胀。注意不要包扎过紧,以免影响血液循环。
E(Elevation)抬高患肢:尽量将受伤部位抬高至心脏水平以上,有助于减轻肿胀。
具体急救操作指南
除了遵循PRICE原则外,针对不同类型的运动损伤,还有一些具体的急救方法:
运动擦伤:伤口表浅的,可用生理盐水或冷开水洗净伤口,碘伏涂擦创面,不必包扎,暴露伤口使之干燥,几天后就可愈合。如果伤口内嵌有沙石、煤碴等异物,应用消毒针头、硬毛刷将异物挑出,然后用生理盐水洗净伤口,再碘伏消毒,如果伤口较深需去医院处理。
肌肉拉伤:肌肉拉伤后,要立即进行冷处理,用冷水冲局部或用毛巾包裹冰块冷敷。然后用绷带适当用力包裹损伤部位,防止肿胀。在放松损伤部位肌肉并抬高伤肢的同时,可服用一些止疼、止血类药物。
扭伤处理:
- 静养:停止运动、避免负重、保暖
- 冷、热敷
冷敷:消肿止痛。可用冰、冰水、清水。可隔每3~4小时做一次每次5-8分钟,根据具体情况,冷敷后伤部垫上棉花,用绑带进行包扎。24小时内不能上药,不能热敷。
热敷:受伤24小时后内出血已完全停止时可改用热敷,以加速局部血液循环,有利于消肿止痛、组织修复、代谢产物和淤血的吸收。热敷需在睡觉前,敷完即入睡。
- 抽筋(肌肉痉挛):
- 大腿抽筋:抽筋的大腿与身体成直角并弯曲膝关节,然后用两手抱着小腿,用力使它贴在大腿上并做振颤动作,随即向前伸直。
- 小腿或脚趾抽筋:用抽筋小腿对侧手 ,握住抽筋腿的脚趾用力向上拉同时用侧的手掌压在抽筋小腿的膝盖上,帮助小腿伸直.伸开如此反复数次。(自救和多人救助)
- 手指抽筋:将手握成拳头,然后用力张开,张开后,又迅速握拳,如此反复数次,至解脱为止。
- 手臂抽筋:将手握成拳头并尽量曲肘,然后再用力伸开如此反复数次。
- 腹直肌抽筋:腹直肌抽筋即腹部(胃部)处抽筋,弯曲下肢靠近腹部,用手抱膝,随即向前伸直。
运动中腹痛:运动中出现腹痛不应惊慌,应当减速慢跑,加强深呼吸,调整呼吸和运动节奏,可以减轻腹肌的紧张,缓解腹痛。切忌突然停下来。用手按压腹痛部位,或弯腰慢跑一段距离,一般腹痛可以减轻或消失。热敷腹痛部位,或局部给以按摩,用揉、按压、做背伸动作,拉长腹肌。若有心悸、冷汗等特征,立刻平静并喝些糖水。适当饮用温开水或糖盐水。
中暑:
- 立即将病人移到通风、阴凉、干燥的地方,如走廊、树荫下。
- 让病人仰卧,解开衣扣,脱去或敞开衣服。如衣服被汗水湿透,应更换干衣服,同时开风扇,以尽快散热。
- 尽快使体温降低。具体做法有用凉湿毛巾冷敷头部,腋下以及腹股沟等处;用温水或酒精擦拭全身。
- 意识清醒的病人可以饮用绿豆汤,淡盐水等解暑。
- 还可以服用藿香正气丸。对于重症中暑病人,要立即送医院。
- 出血及止血:
- 流鼻血救治方法:头部稍前倾,用手捏住鼻翼进行按压,用嘴呼吸。冰敷:用冰袋敷鼻梁&前额(可以引起血管收缩而止血)捏双侧鼻翼:一般压迫3~5min,就会止血
- 外伤出血的特点:动脉:鲜红,喷射而出,危险性大。静脉:暗红,血液不停流出。毛细血管出血:血色鲜红,整个伤面渗出
- 止血方法:直接压法:通过直接压迫出血部位而达到止血。操作要点:伤员卧位,抬高伤肢(骨折除外);检查伤口有否异物;如无异物,用敷料覆盖伤口,敷料要超过伤口至少3cm,如果敷料已被血液浸湿,再加上另一敷料;用手施加压力直接压迫;用绷带、三角巾等包扎。指压止血法:特点:简单、快速、有效。适用于头颈、四肢动脉出血。操作要点:准确掌握动脉压迫点;压迫力度要适中,以伤口不出血为准;压迫10~15min,仅是短时急救止血;上肢出血保持伤处肢体抬高。包扎止血法:适用于表浅伤口出血损伤小血管和毛细血管,出血少。一是粘贴创口贴止血,二是将敷料、纱布覆盖在伤口上,敷料、纱布要有足够的厚度,覆盖面积要超过伤口至少3cm。可选用不粘伤口、吸收性强的敷料。三是就地取材,选用洁净的三角巾、手帕、纸巾、清洁布料等包扎止血。
如何预防运动损伤
充分热身:运动前进行5-10分钟的热身活动,如慢跑、动态拉伸等,提高肌肉温度和关节灵活性。
合理安排训练:避免过度训练,循序渐进增加运动强度。同时加强核心肌群和关节稳定性训练。
掌握正确技术动作:在专业教练指导下学习运动技巧,避免因姿势不当导致的伤害。
选择合适的场地和装备:确保运动环境安全,穿着适合的运动鞋服。例如,跑步时选择软硬适中的地面,篮球运动时穿有良好支撑的运动鞋。
及时恢复:运动后进行拉伸放松,保证充足休息和营养补充。注意观察身体反应,避免带伤运动。
运动损伤的预防和急救知识是每位运动爱好者必备的技能。通过了解常见运动损伤类型、掌握PRICE原则和具体急救方法,我们可以更好地保护自己和他人。同时,科学运动、合理安排训练计划,才能真正享受运动带来的乐趣和益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