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小白 wenxiaobai
资讯
历史
科技
环境与自然
成长
游戏
财经
文学与艺术
美食
健康
家居
文化
情感
汽车
三农
军事
旅行
运动
教育
生活
星座命理

干细胞制造精卵:生育新希望还是伦理困境?

创作时间:
作者:
@小白创作中心

干细胞制造精卵:生育新希望还是伦理困境?

引用
央视网体育频道
9
来源
1.
https://news.cctv.com/2024/05/26/ARTIus6ICvg2fgKtW0naGoxb240526.shtml
2.
https://finance.sina.com.cn/stock/hkstock/ggipo/2024-11-21/doc-incwusvs4745661.shtml
3.
https://smctw.tw/17059/
4.
http://www.news.cn/world/20240526/4595dac58816476eb055f59f3aa03497/c.html
5.
https://keguanjp.com/kgjp_keji/kgjp_kj_smkx/pt20240618000003.html
6.
https://www.cytoniche.com/news/488.html
7.
https://innovativegenomics.org/zh-CN/%E6%B8%85%E8%84%86%E7%99%BE%E7%A7%91/Crispr-%E4%BC%A6%E7%90%86/
8.
https://epaper.cnwomen.com.cn/html5/2024-11/20/content_7_831.htm
9.
https://www.fertility.com.hk/%E4%B8%8D%E8%82%B2%E6%B2%BB%E7%99%82/%E4%B8%8D%E8%82%B2%E6%B2%BB%E7%99%82-%E9%AB%94%E5%A4%96%E5%8F%97%E7%B2%BEivf-in-vitro-fertilization/

2024年5月,日本京都大学研究团队在《自然》杂志发表了一项突破性研究成果:他们成功利用人类诱导多能干细胞(iPS细胞)培养出前精原细胞和卵原细胞。这一发现不仅揭示了人类生殖细胞的生成机制,更为治疗不孕症提供了新的可能性。

京都大学研究团队通过在培养过程中添加骨形态发生蛋白(BMP)家族的特定信号分子,成功促使人类iPS细胞分化为前精原细胞和卵原细胞。在约4个月的培养周期内,细胞数量增殖至初始数量的100亿倍,且染色体数量保持稳定。这一成果克服了此前研究中细胞数量少、培养效率低等问题,为后续的代谢组学分析和蛋白质组分析提供了充足的细胞资源。

这一技术突破对于生育医学领域具有重要意义。通过人工制造精子和卵子,绝经后的女性或因其他原因导致不孕的夫妇将有望实现生育愿望。此外,这项技术还能帮助科学家更好地理解生殖细胞的发育过程,为治疗遗传性疾病提供新的思路。

然而,这项技术也引发了广泛的伦理争议。干细胞研究涉及胚胎的使用和破坏,这在许多国家和地区都存在法律和道德上的限制。例如,我国科学技术部和原卫生部于2003年发布的《人胚胎干细胞研究伦理指导原则》规定,通过体外受精、体细胞核移植、孤雌生殖或基因改造获得的囊胚的培养期不应超过受精或核移植后的14天,且禁止对超过14天的胚胎进行研究。

此外,人工生殖技术的安全性和长期影响也引发担忧。研究表明,通过人工生殖技术出生的新生儿早产和低体重的风险较高,尽管随着技术进步,这些风险正在逐渐降低。关于人工生殖后代的精神健康状况,目前研究尚不充分,需要更多长期跟踪数据。

从商业化角度来看,干细胞治疗产品开发面临诸多挑战。以泽辉生物为例,该公司虽然在PSC来源细胞治疗领域处于领先地位,但尚未有获准商业销售的产品,持续亏损且研发投入巨大。此外,干细胞研究的伦理争议可能会影响产品的公众接受度和市场推广,进一步增加商业化难度。

尽管面临诸多挑战,干细胞研究仍展现出广阔的应用前景。随着技术的不断进步和伦理框架的逐步完善,这项技术有望为更多不孕不育夫妇带来生育希望。然而,如何在科技进步和伦理考量之间取得平衡,将是未来需要持续关注的重要议题。

© 2023 北京元石科技有限公司 ◎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42949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