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核潜艇发展史:从无到有由弱到强,已历三代
中国核潜艇发展史:从无到有由弱到强,已历三代
核潜艇,作为以核反应堆为动力来源的潜艇,不仅是军事史上的一次革命,更是世界航运史上的伟大革命。它是一个国家走向深海的关键,是捍卫海防的重器。中国的核潜艇事业从无到有,从弱到强,经历了数十年的艰辛历程,如今已发展到第三代,成为维护国家海洋安全的重要力量。
核潜艇从无到有
1953年2月,毛泽东乘坐“长江”号和“洛阳”号军舰沿长江考察。两艘军舰(一艘不足400吨,另一艘不足1000吨)在浩瀚的长江显得太渺小了。毛泽东思索到:近代中国多次被海上而来西方列强打败,我们的海军是多么落后,落后就要挨打。随后,在军舰上号召:“中国人民一定要建设一支强大的海军!”
1959年国庆节,毛泽东会见赫鲁晓夫时,提出希望帮助中国研制核潜艇的要求。赫鲁晓夫傲慢地说到,“核潜艇技术复杂,价格昂贵,你们搞不了!你们也不用搞,苏联海军有这种武器,同样可以保卫你们。”毛泽东冷静地回答道,“核潜艇研制,我们自己试!”“核潜艇,一万年也要搞出来!”这一句毛泽东的名言,是中国研制核潜艇的决心,是中国建设强大海军的雄心,更是中国人志气。
随后,首先成立了一个领导核潜艇机构和一个海军与有关部门的协调机构。中国核潜艇建设事业是从一穷二白起家的。当时,中国科技人员对核潜艇的认识只是通过美国公开的两张模糊的照片。海军相继组建了6个研究所。1959年1月,海军科学技术研究部成立,统一领导这6个研究所。1961年7月,中央军委批准成立了海军舰艇研究院。1962年,由于中苏关系恶化和国民经济困难,核潜艇工程被迫暂停,但保留了一支50多人的核动力研究班子,继续从事理论研究和实验。1965年3月,核潜艇工程再次上马。1970年7月,核潜艇陆上模拟堆正式建成。
1970年12月26日,中国第一艘核潜艇胜利下水。1971年6月,第一次全艇联合试验开始进行,接下来是核潜艇水下启堆试验。随后,该潜艇多次试航。1974年,我国第一艘核潜艇——“长征1号”正式加入了人民海军的战斗行列,中国从此昂首进入了核潜艇国家的行列。1981年4月,中国第一艘战略核潜艇下水,并于1983年正式服役。1988年9月28日,中国战略核潜艇水下发射弹道导弹取得成功。从此,中国成为世界上少数拥有海核威慑力量的国家,万里海疆无忧亦。
核潜艇从弱到强
中国的核潜艇按照“装备一代、研制一代、预研一代”的要求,如今已装备到了第三代。
中国第一代攻击型核潜艇 091型攻击核潜艇
该型艇采用水滴型线型,十字形尾附体,单轴推进,首水平舵置于指挥台围壳前部。艇体采用双壳体结构。耐压船体内设有鱼雷舱、指挥舱、反应堆舱、辅机舱、主机舱及尾舱等。突出首端上甲板的是水声系统导流罩。
第一种核动力弹道导弹潜艇 092型弹道导弹核潜艇
该潜艇装备“巨浪-1号”弹道导弹,最大射程约2000公里,12座弹道导弹发射管。
第二代核动力攻击型潜艇 093型攻击型核潜艇
其隐身性能较第一代潜艇大为改观。该潜艇可携带12枚“巨浪-1号”潜射弹道导弹,其中携带一个25万吨克当量核弹头。
第二代弹道导弹核潜艇 094型弹道导弹核潜艇
该潜艇安静性和传感器系统性能有所提高,推进系统也要可靠得多。094型核潜艇将装载新型“巨浪-2号”洲际弹道核导弹,射程超过6000海里。
第三代攻击型核潜艇 095型攻击型核潜艇
该潜艇可以安装更为完善的减噪系统,增加电子设备、武器系统、无人潜航器的使用空间,并且给长时间潜航留下更多的自我保障空间,从而有效提升独立进行远洋作战能力。最大潜深将达到500至550米左右。
第三代弹道导弹核潜艇 096型弹道导弹核潜艇
该潜艇最大排水量16000吨,潜深可以达到600米。其可携带16-24枚“巨浪-3”洲际导弹,“巨浪-3”可以装载一枚300万吨级当量核弹头,或6枚30万吨级当量核弹头,或者10枚20万吨分导式核弹头,射程为13000公里。随着中国综合国力和世界影响力的提高,中国的核潜艇世界一流的路途不再遥远。列强军舰在中国内河航行成为永远的历史。中国的核潜艇部队将是万里海疆的“守护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