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京脑科医院专家:开学焦虑怎么办?8个实用小妙招帮你轻松应对
南京脑科医院专家:开学焦虑怎么办?8个实用小妙招帮你轻松应对
随着新学期的临近,不少同学开始感到焦虑不安。这种被称为“开学焦虑”的现象,不仅会影响学习效率,还可能对身心健康造成负面影响。那么,开学焦虑有哪些具体表现?又该如何有效应对呢?让我们一起来看看南京脑科医院专家的建议。
开学焦虑的表现
开学焦虑主要表现为情绪烦躁、疲劳、注意力不集中、记忆力减退、担心害怕上学、入睡困难、不想吃饭等。这些都是焦虑情绪的表现,一般没有器质性因素,在开学一两周后就能缓解。但严重者会伴随头痛、头晕、腹痛、呕吐等躯体不适表现,且短时间内不能自行缓解,我们会称之为“开学焦虑综合征”。
开学焦虑的原因
环境变化:家庭舒适环境和学校学习环境存在巨大差异,面对晚睡晚起的家居生物钟模式突然转换为朝五晚九的紧张学习状态,学生无法快速适应。
学业压力:新学期开始,学生需要快速投入到学习中去。在吃喝玩乐较为放松的春节假日内,一下子要进入到紧张的学习中,特别是厌学、假期作业未完成的一些学生,对他们来说开学就是一件令他们焦虑、恐惧的事件。
人际关系:学生在假期中暂时获得了“社交休息”,返校后需要与同学继续建立联系;对于人际关系处理能力较欠缺的同学容易造成一定的心理负担。
人格特质:孩子人格特质较为敏感,容易担心害怕,怕作业完成不了,老师批评;怕学习成绩差,跟不上,家长责骂;怕人际关系不好,被同学孤立,总之,有各种预期性焦虑。
家庭因素:家长的不当陪伴教育方式,也是造成孩子面对开学焦虑的原因之一。有的家长经常用一些伤害孩子自尊心或打击孩子自我价值感的话来训斥孩子,这些教育方式往往让幼小的孩子茫然失措,大一点孩子容易激起逆反心理,也就是在家里得不到支持和尊重,对上学就缺少信心和力量。
如何缓解开学焦虑
规律作息:提前一周恢复早睡早起的习惯,适应学校作息时间。饮食以清淡营养为主,充分补给富含维生素和蛋白质的食物,适度减少零食、速食等加工食品的摄入,多吃应季的原型食物。
合理规划:制定合理的阶段性学习目标和计划,目标要切实可行,制定具体的评估标准。学期初始要允许孩子有充分的适应时间,不要过快施加学业压力。
放松疏导:可以和孩子一起学习放松的办法,比如深呼吸、冥想、渐进式肌肉放松法、积极自我对话、适度有氧运动等。以渐进式肌肉放松法为例,通过调节呼吸和识别肌肉的紧张和放松感,可在紧张焦虑时更有效放松,缓解焦虑。具体做法为:找到一个舒适安静的地方坐下或躺下,深呼吸,练习收紧和放松身体的每个肌群,从前额开始,一直往下至脚趾,用10分钟去感受。
开放交流:要耐心询问并积极倾听孩子诉说的困难和痛苦,给予孩子真诚的关心和理解,相信孩子在多数时候有自己解决问题的能力,鼓励孩子自己发现问题并协助他寻找解决方法。与孩子建立良好的亲子关系,使孩子能够从家庭获得情感支持,当其遇到困难时,能够勇于向家人、老师、朋友、心理专业人士寻求帮助。
适度运动:每天安排适量运动,如跑步、游泳等,缓解压力并提升精力。室外运动少的孩子,家长多陪伴孩子进行打球、踢毽子、跑步等运动,以免开学后突然增加的室外活动对孩子造成不适。
情感交流:家长可以选择孩子感兴趣的话题进行交流,比如回顾假期生活趣事、假期计划完成满意度,有哪些不足和学习之处,最喜欢的书籍、影视剧等,在倾听和交流中挖掘有教育价值的内容。
积极引导:多鼓励多沟通,给予积极的心理暗示,比如开学了学校有很多可以玩耍的同学,参加有趣的活动,激起孩子对学校开学的憧憬。此外,接受假期已经结束,主动调整入学状态等。
制定计划:家长可与孩子共同拟订新学期计划,在商讨中完成从假期到开学的“频道转换”工作,把孩子新学期要读哪些书籍、以谁为标杆、需要重点提高哪些学科成绩、家长怎样配合等内容一一纳入学习计划,以帮助孩子树立信心,消除假期后的失落感。
如果症状持续存在或严重影响日常生活,超过两周没有缓和的迹象,应及时就医,寻求专业医生的帮助,防止症状对孩子身心健康造成长期影响,导致孩子无法坚持完成学业,或发展为持续的躯体化问题、人际交往问题、焦虑抑郁等,影响孩子的正常学习和成长。
记住,开学焦虑是每个学生都可能面对的心理挑战,但它并非不可克服。通过合理的规划、健康的生活方式、积极的社交和自我调整,我们可以逐渐适应新的学期,并在焦虑中找到前进的动力。面对开学,不必畏惧,重要的是如何应对,才能更好地迎接学习与生活的新阶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