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西游记》中考题看古文阅读
从《西游记》中考题看古文阅读
2024年中考语文试卷中,《西游记》再次成为考查重点。以宁夏中考题为例,试题不仅要求学生复述故事情节,还深入探讨了作品的艺术手法和思想内涵。例如,一道题目要求学生分析“草蛇灰线,伏脉千里”这一叙事技巧在《西游记》中的具体运用,通过孙悟空大闹天宫、被压五行山、再到火焰山灭火等情节的前后呼应,展现作品精妙的结构安排。
近年来,各地中考对《西游记》的考查呈现出新的特点。从题型来看,主要包括填空题、简答题和论述题。填空题主要考查基本文学常识,如作者、回目数量等;简答题则聚焦于人物性格分析和故事情节复述;论述题则要求学生深入探讨作品的艺术特色和思想内涵。
从考查重点来看,以下几个方面成为命题热点:
人物形象分析:孙悟空、猪八戒、唐僧等主要人物的性格特点及其成长历程是考查重点。例如,2023年甘肃中考题要求学生分析孙悟空三次离别唐僧的情境及其性格变化。
故事情节理解:重要情节如大闹天宫、三打白骨精、火焰山借扇等经常出现在考题中。学生需要准确复述情节,并理解其在整部作品中的作用。
艺术手法赏析:《西游记》作为中国古典文学的巅峰之作,其独特的艺术手法备受关注。例如,2024年宁夏中考题就考查了“草蛇灰线,伏脉千里”的叙事技巧。
主题思想探讨:作品中蕴含的反抗精神、师徒情谊、取经路上的磨难与成长等主题,常常成为论述题的考点。
《西游记》的阅读教学不仅要求学生掌握基本的文学常识和故事情节,更需要培养学生的文学鉴赏能力和批判性思维。通过分析人物形象,学生可以理解人性的复杂性;通过探讨故事情节,学生可以学习如何面对困难和挫折;通过赏析艺术手法,学生可以提升文学审美能力;通过思考主题思想,学生可以形成正确的价值观。
古文阅读能力的培养对学生综合素养的提升具有重要作用。首先,古文阅读能够提升学生的语言能力。古文特有的表达方式和词汇用法,能够丰富学生的语言储备,提高语言表达的准确性和丰富性。其次,古文阅读能够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古文作品往往蕴含深刻的哲理和复杂的情感,学生在阅读过程中需要进行深入思考和分析,这有助于培养逻辑思维和批判性思维能力。最后,古文阅读能够提升学生的文化素养。古文作品是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重要载体,通过阅读古文,学生能够深入了解中国历史、文化传统和思想精髓,增强文化自信和民族自豪感。
正如郑州外国语中学九年级语文备课组长梁永艳老师所言,《西游记》作为一部集神话、寓言、童话于一体的古典名著,不仅考查学生的阅读理解能力,更注重培养学生的综合素养。通过阅读《西游记》,学生不仅能提高古文阅读水平,还能在潜移默化中形成积极向上的价值观,这正是立德树人教育理念的生动体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