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小白 wenxiaobai
资讯
历史
科技
环境与自然
成长
游戏
财经
文学与艺术
美食
健康
家居
文化
情感
汽车
三农
军事
旅行
运动
教育
生活
星座命理

大观念下的圆教学设计新趋势

创作时间:
作者:
@小白创作中心

大观念下的圆教学设计新趋势

引用
百度
10
来源
1.
https://baike.baidu.com/item/%E8%B6%85%E7%8D%B8%E6%AD%A6%E8%A3%9D/20369705
2.
https://www.sohu.com/a/839972447_121124322
3.
https://www.sohu.com/a/801221896_121119375
4.
https://app.xinhuanet.com/news/article.html?articleId=341c780a7647c1ab841564592ebd2107
5.
https://research.bakclass.com/listen/courseDetail?lesson_id=720968
6.
https://hf168.net/col4/list
7.
https://chinachristianedu.wordpress.com/2024/07/11/%E5%9F%BA%E7%9D%A3%E8%80%B6%E7%A8%A3%E5%AF%B9%E7%A7%91%E5%AD%A6%E7%9A%84%E5%BD%B1%E5%93%8D/
8.
https://www.cnblogs.com/apachecn/p/18252808
9.
https://www.douyin.com/shipin/7289379634045700131
10.
https://vocus.cc/article/637d557dfd89780001314d31

在数学教育领域,金志龙老师提出的大观念理念为教学设计提供了新的方向。通过再创造理论和范希尔几何思维水平理论,教师们可以更好地帮助学生从视觉感知逐步过渡到形式化演绎,从而更深入地理解圆的概念及其相关知识。这种整体教学设计不仅提升了学生的数学活动经验,还促进了他们的抽象思维和推理能力的发展。

01

大观念教学理念的内涵与价值

大观念教学理念的核心在于帮助学生建立学科本质的理解,而非简单记忆零散的知识点。金志龙老师提出的大观念理念强调:

  1. 知识的迁移性:大观念是学科中可普遍迁移的核心概念,能够帮助学生在不同情境下应用所学知识。
  2. 理解的深度:大观念教学追求深度学习,让学生理解知识的本质,而非停留在表面记忆。
  3. 学习的主动性:通过设计具体的学习任务,激发学生主动探究和实践的兴趣。
  4. 评价的全面性:采用表现性评价,关注学生的能力发展和素养提升,而不仅仅是知识掌握程度。
02

圆教学设计的新趋势

在大观念理念的指导下,圆的教学设计呈现出新的趋势:

  1. 从直观感知到形式化演绎:学生首先通过观察、操作等直观方式认识圆,然后逐步过渡到用数学语言描述圆的性质,最终达到形式化演绎的水平。

  2. 强调探究和实践:教学设计中包含大量动手操作和探究活动,如用圆规画圆、测量圆的周长和直径、探索圆的对称性等,帮助学生在实践中理解圆的特征。

  3. 利用信息技术优化教学:通过动态几何软件等信息技术手段,帮助学生直观感知圆的性质,如圆心、半径和直径的关系,以及圆的对称性等。

03

案例分析:基于大观念的圆教学设计

以“圆的认识”一课为例,展示大观念理念在教学设计中的具体应用:

教学目标设定

  1. 学生能够通过观察和操作,理解圆的基本特征(圆心、半径、直径)。
  2. 学生能够用圆的特征解释生活中的简单现象。
  3. 培养学生的观察、分析能力和动手实验能力。

教学活动设计

  1. 创设情境:通过游戏情境引入,让学生理解圆的公平性特征。
  2. 画圆活动:学生尝试用不同方法画圆,如用绳子、圆规等,理解圆心和半径的作用。
  3. 探究活动:学生通过测量和比较,发现半径和直径的关系,理解圆的对称性。
  4. 应用实践:让学生寻找生活中的圆,用圆的特征解释相关现象。

评价方式创新

采用表现性评价,关注学生在活动中的表现,如:

  1. 观察学生在画圆活动中的操作过程和思考方式。
  2. 评价学生在探究活动中的合作能力和表达能力。
  3. 考察学生能否将所学知识应用于解释生活现象。
04

总结与展望

大观念教学理念为圆的教学设计提供了新的思路和方法。通过强调知识的迁移性、深度理解和主动探究,学生不仅能够更好地掌握圆的相关知识,还能培养解决问题的能力和创新思维。未来,随着教育技术的不断发展,大观念教学将为数学教育带来更多的可能性和突破。

© 2023 北京元石科技有限公司 ◎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42949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