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小白 wenxiaobai
资讯
历史
科技
环境与自然
成长
游戏
财经
文学与艺术
美食
健康
家居
文化
情感
汽车
三农
军事
旅行
运动
教育
生活
星座命理

致敬国之脊梁:黄旭华院士的一生奉献

创作时间:
作者:
@小白创作中心

致敬国之脊梁:黄旭华院士的一生奉献

引用
21经济网
7
来源
1.
https://www.21jingji.com/article/20250207/herald/d1bcd1b54e1b0a77738a94bef86ff7f1.html
2.
https://news.ycwb.com/2025-02/07/content_53225432.htm
3.
https://www.tongyi.cn/article/0648963692772825
4.
https://web.shobserver.com/news/detail?id=856345
5.
https://www.ctdsb.net/c1476_202502/2368052.html
6.
https://m.mp.oeeee.com/a/BAAFRD0000202502071049790.html
7.
http://m.cyol.com/gb/articles/2025-02/07/content_AjwRGLhzLo.html

2025年2月6日20时30分,中国第一代核潜艇工程总设计师黄旭华院士在湖北武汉逝世,享年99岁。这位被誉为“中国核潜艇之父”的科学家,用毕生心血为中国核潜艇事业作出了卓越贡献,其隐姓埋名30年的奉献精神,永远值得我们铭记和学习。

01

从零开始的核潜艇事业

1958年,34岁的黄旭华接到一通改变命运的电话,被调入中国第一代核潜艇研制团队。当时的中国,一穷二白,对核潜艇这种尖端武器更是知之甚少。黄旭华和同事们面对的是一个几乎不可能完成的任务。

没有资料,没有外援,他们只能从零开始。黄旭华回忆说:“我们只搞过几年苏式仿制潜艇,对核潜艇一无所知。我们把零零碎碎的资料凑起来,经过分析、整理,最终汇总成核潜艇的总体布局。”为了验证设计的准确性,他们甚至拆解了一个从国外带回的核潜艇玩具模型,发现与他们的设计基本吻合,这才稍稍放心。

在极其简陋的条件下,黄旭华带领团队克服重重困难。他们用算盘计算数据,对每一个零部件的重量都做到“斤斤计较”,确保核潜艇的重心和重量分布准确无误。经过无数个日夜的奋战,1970年12月26日,中国第一艘鱼雷攻击核潜艇“401”艇终于下水。1974年“八一”建军节这天,“401”艇正式交付海军,中国成为世界上第五个拥有核潜艇的国家。

02

隐姓埋名30年的无悔人生

为了核潜艇事业,黄旭华付出了常人难以想象的代价。从1958年开始,他与家人断绝了一切联系,隐姓埋名整整30年。父亲去世时,他未能见最后一面;母亲93岁高龄时,他才得以再次回家探望。当母亲得知儿子从事的是核潜艇事业时,她对子孙们说:“三哥的事大家要理解,要谅解。”

黄旭华曾说:“对国家的忠,就是对父母最大的孝。”他用自己的实际行动诠释了什么是真正的爱国情怀。直到1987年,一篇报告文学《赫赫而无名的人生》发表,家人才得知他30年来从事的工作。当母亲听到“理解”和“谅解”的消息时,黄旭华不禁流下了热泪。

03

晚年致力于教育事业

离休后的黄旭华并没有停下脚步,而是将目光投向了教育和人才培养。他先后向科研、科普、教育机构捐赠奖金逾2000万元。2020年1月,获得国家最高科学技术奖800万元后,他将全部奖金用于支持科研和教育事业。2021年,他又向七一九所捐赠1100万元,设立科技创新奖励基金,以激励更多优秀人才脱颖而出。

首届黄旭华科技创新奖颁奖仪式在武汉举行时,他勉励广大科研人员:“一代人有一代人的奋斗,一个时代有一个时代的担当。对于科技工作者来说,在创新的道路上,我们应该永不知足。”

黄旭华院士的一生,是为国奉献、不懈奋斗的一生。他用实际行动诠释了科学家的责任与担当,其精神将永远激励着后人。正如他所说:“对国家的忠,就是对父母最大的孝。”这种舍小家为大家的奉献精神,正是我们这个时代最需要传承的宝贵财富。

© 2023 北京元石科技有限公司 ◎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42949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