动态血糖仪使用全攻略:佩戴、监测与控糖技巧
动态血糖仪使用全攻略:佩戴、监测与控糖技巧
今天给大家介绍一个不用扎手指、每5分钟检测一次、全天候监测血糖的黑科技——动态血糖仪,以及使用该设备的真实感受。
佩戴感受
动态血糖仪的感受器可以佩戴在大臂后外侧或者腹部,刚佩戴时会有一点酸、胀、痛,几分钟后不适感消失,基本不会影响到正常生活。
对医用胶带有一点过敏,但是因为怕影响佩戴时间,还是选择使用专用的加固贴。14天后摘除感受器时依然粘的很牢固,粘加固贴的皮肤有一点红、痒,隔天恢复正常。
使用方法
在使用之前,app会根据用户的糖尿病类型自动生成理想的血糖控制范围,当血糖不在预设的范围内时,app会及时提醒用户关注血糖变化。
每次进餐、用药、运动后,及时添加相关活动,这样能更直观的看到这些活动对血糖的影响。
结果解读
佩戴之后通过手机app就可以获取血糖值,下图是佩戴24小时生成的血糖值分析。
- MG:代表一天的血糖平均水平
- TIR(绿色):代表血糖控制在目标范围内的时间,时间越长代表血糖控制越好,出现并发症的风险越低
- TAR(橙色):代表高于目标范围的时间,时间越长提示血糖控制不良
- TBR(红色):代表低于目标范围内的时间,这个时间越长,低血糖风险越高,应该尽量减少低血糖的时间,警惕夜间低血糖带来的风险
图1 单日葡萄糖曲线
佩戴14天后可以得到下图的血糖分析报告,会根据这几天的血糖结果预估糖化血红蛋白值。
变异系数代表血糖的波动情况,这个数值越小,代表血糖波动越小,正常应该小于33%。
图2 葡萄糖指标
下图中的黑线代表全天中位数葡萄糖曲线,反应血糖波动情况,这个曲线越平坦代表血糖控制越好。
如果血糖波动大,中位曲线数值过高,或者低血糖风险高,就要考虑及时就诊调整降糖方案。
图3 动态葡萄糖(AGP)图谱
如何用好动态血糖监测?
下面这几个隐藏发现,控糖绝了,你一定要学会!
观察夜间血糖水平
动态血糖仪可以看全天血糖水平,重点看夜间血糖水平。
佩戴当天就发现夜里会低血糖,针对这个情况对饮食做出调整。
第一种做法是将晚餐分餐,即在保证摄入总量不变的情况下,把晚饭分成两顿吃。这样不仅减少了夜间低血糖的情况,还可以降低晚餐后的血糖峰值,而且因为摄入的总能量并没有变化,对体重影响也不大。如果觉得分餐太麻烦,也可以选择在睡前喝一杯热牛奶。
不管选择哪种方法,只要可以减少夜间低血糖的情况即可。
图4 晚餐分餐后单日葡萄糖曲线
观察进食不同食物后的血糖特点
发现,吃米饭、面条、包子、饺子之类的主食后血糖峰值较高,血糖呈现升得快,降得也快。
吃肉类以后血糖虽然升的不快,但是持续时间长。
水果种类繁多,对血糖的影响也不尽相同,建议在血糖控制良好的前提下,试吃平时爱吃的各种水果,一次试吃一种,就能直观的看到不同水果对血糖的影响。
这样即使摘掉动态血糖仪以后,也知道什么水果可以适当多吃,什么水果应该少吃。
以上饮食对血糖的影响大小因人而异,可以在佩戴动态血糖仪之后做好记录,根据血糖反应对饮食做出调整。
观察运动应该放在什么时候
有氧运动对血糖的影响比较直观,只要达到目标心率,降血糖的速度肉眼可见,但是一般在运动结束后,血糖值可能会出现小幅上升的情况。
图5 有氧运动对葡萄糖曲线的影响
如上图所示,在11:44进餐后血糖上升,12:20左右运动时血糖开始下降,运动结束后血糖又出现短暂的小幅回升,但是并未超过正常范围。
有氧运动结束后血糖上升的原因:
- 一方面可能是因为有氧运动打断了餐后血糖固有的上升趋势,所以等运动结束后血糖会再次开始上升;
- 另一方面也有可能是因为有氧运动消耗很大,只有通过降糖激素和升糖激素的共同作用,才能保证血糖值处于正常范围,不至于因为运动消耗过大出现低血糖。而在运动结束的后,升糖激素需要一段时间才能回归正常水平,所以血糖会出现短暂上升。
这提示如果进餐后血糖增长速度过快,可以通过有氧运动降低血糖峰值,但是因为运动结束后血糖可能会上升,运动应该至少持续25-30分钟,最好将血糖降到理想范围后再停止运动。
与有氧运动不同,抗阻运动降血糖的速度不如有氧运动快,运动结束后很少出现血糖升高的情况。
如图6,在进餐30分钟后进行抗阻运动时,血糖并没有出现明显的下降趋势,而是出现一个相对稳定的平台,运动结束后血糖也未出现较大波动。
图6 抗阻运动对血糖的影响
虽然抗阻运动即时降糖效果不如有氧运动,但是抗阻运动可以提高肌肉质量,这对于维持血糖稳定具有很重要的意义。
总结
动态血糖仪可以让我们全面地了解血糖变化,利用好这项技术,对于控制血糖、减少并发症、提高生活质量都有好处。
不过,鉴于动态血糖仪价格较高,并不是每个糖友都需要,建议大家根据自己的钱包和身体状况来决定要不要用。普通的血糖仪虽然有点痛,但经济又实用,也能帮我们很好的了解自己的身体情况。